《物质跨膜运输》教学观摩有感 马光焱
《物质跨膜运输》教学观摩有感
四川省沐川中学校 马光焱
《物质跨膜运输》是高中生物人教版教材必修一第四章的内容,共包含两节:第1节是被动运输,第2节是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本节的要求是学生要能达成以下三点次位概念:1、阐明质膜具有选择透过性;2、举例说明有些物质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不需要额外提供能量;有些物质逆浓度梯度进出细胞,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3、举例说明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胞吞、胞吐进出细胞。然后形成重要概念:物质通过被动运输、主动运输等方式进出细胞,以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最近,我观摩了一节内江六中阳洋老师对本章内容的教学,深受启发,下面谈一谈我的感受。
一、任务驱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本节课是以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葡萄糖作为主线,以“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有不同的方式,当细胞吸收葡萄糖受阻时,可引起细胞代谢障碍,严重时会损害多个器官”这个情景作为载体,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解为了五大任务进行。任务一:举例说明有些物质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任务二:举例说明有些物质逆浓度梯度进出细胞;任务三:举例说明有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胞吞、胞吞进出细胞;任务四:阐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任务五:举例说明物质通过不同方式跨膜运输进出细胞,维持细胞正常代谢活动。然后再在每项大任务下面设置多个小任务,如任务一下的小任务有:1、举出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的物质;2、构建自由扩散、协助扩散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并区分两种运输方式的特点;3、结合运输方式的特点,描述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概念。整堂课让学生的学习是围绕着一个个具体任务在进行,这样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更容易掌握教学内容;同时任务设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充分考虑到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在实施任务过程中,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也提高了团队的协作能力。
二、概念进阶,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关于概念教学,大多数老师都是强调概念的记忆,理解也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忽略概念的构建、生成、应用及评价。《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高中生物学课程是围绕几个大概念展开的,基于大概念形成了“次位概念——重要概念——大概念”不断进阶的课程内容体系。单元教学、概念学习进阶成了关注重点,需要教师有意识关注学生概念学习进阶的水平,并及时给予有效评价,才能有利于促进概念的深度学习,促进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落地。
在本节课中出现的自由扩散、协助扩散、被动运输、主动运输等概念,教师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让学生通过构建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再让学生试着描述相关的概念,体现了概念的构建和生成过程。围绕重要概念“物质通过被动运输、主动运输等方式进出细胞,以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教师采取的进阶路径是:首先通过例举物质跨膜运输实例,得出物质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进出细胞,从而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再进阶到细胞通过选择透过性吸收物质维持了细胞正常的代谢,而物质跨膜运输异常会引发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
学生掌握情况如何?教师针对这条路径中不同层级的概念设置了对应的任务。为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已有的知识水平,教师设置了课前评价任务:要求学生以物质跨膜运输为主题,构建思维导图。课中评价任务:通过设置师生问答、综合分析、资料分析、检测题等形式,对学生进行阶段性教学评价,确认学生是否达到符合课标要求的“关联结构”水平。
三、落实学科素养,体现学科育人价值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本节课的亮点之一,是在学生明确了物质跨膜运输相关的方式及概念之后,为加深学生对跨膜运输方式的理解,又设置多个具有难度梯度的检测题。首先通过一个图形题来呈现物质进出细胞的不同方式,让学生进行分析、判断,考查学生的图文转换和知识迁移能力。在该试题中涉及到葡萄糖进出细胞的方式有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两种,教师紧接着给出下一个任务:让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实验设计完成后,学生又产生疑问:葡萄糖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主动运输?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协助扩散?此时教师为解答学生心中的疑惑呈现出科学家们的实验结果,让学生进行推理分析。发现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与浓度有关:在葡萄糖浓度较低时进行主动运输;在葡萄糖浓度较高时,既有协助扩散也有主动运输。在这个过程中即训练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又提升了科学探究能力。在任务五中,让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提出预防糖尿病及治疗措施等,渗透了结构与功能观、稳态与平衡观等生命观念,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紧扣教材,注重基础落实
随着新课改的开展,新高考的趋势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凸显核心价值引领,注重试题情境创设,强化关键能力考查。增强试题开放性、灵活性,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基于此,很多教师在授课时忽略了回归教材。本节课课前要求学生构建以物质跨膜运输为主题的思维导图。课中发现学生有遗忘的知识,教师马上让学生翻开书查找到相应的知识点,并在思维导图中进行补充,构建更完善的知识体系。这些都体现了教师注重教材,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落实。
通过本次活动,我收获颇多,为我以后的课堂教学增加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也深深感受到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