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浅说 尚翠丽
激励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浅说
四川省剑阁县教育科学研究室 尚翠丽
摘要:新课程呼唤充满活力的课堂,呼唤“以生为本”的课堂。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经常有意识地注重给他人撒播心灵的阳光和雨露,在教学中及时的给予学生正面的鼓励、引导、欣赏和激励,不仅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至关重要,而且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也有很大益处。
关键词:激励评价;语文教学;实施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对学生日常的语文学习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新课程的深度实施呼唤充满活力的课堂,呼唤“以生为本”的课堂。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经常有意识地注重给学生撒播心灵的阳光和雨露,在教学中及时的给予学生正面的鼓励、引导、欣赏和激励,不仅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至关重要,而且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也有很大益处。
一、带着真诚去激励评价
听课中发现现实课堂中许多教师的课堂评价缺乏正能量激励。诸如“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你脑子是不是有问题” ;“我没见过你这样笨的人”;“笨得跟头猪似的”;“你别上课了,给我滚出去”;“回答不出来,给我站着”;“我说的对,还是你说的对”;“再不改,马上叫你家长过来”;“你写的作文狗屁不通,没见过你这样的学生”;“闭嘴!我不想听你说”;“这么简单的题你都做不出来"……这类用语严重伤害学生自信心甚至内心人格,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步产生厌学情绪。
俗话说,感人心者,莫乎与情。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同样一个“好”字,可以说得平淡如水,让入感到有勉强应付之嫌,也可以说得激情满怀,让人感受到你发自内心的赞赏。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是敏感的,如果学生感觉到教师评价是真诚的,是发自内心的,是由衷的,就容易接受,并产生震撼、受到感染。教师的评价应该重视情感的投入,即用简短、恰当的语言,真诚地给予褒奖。
二、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激励评价
教师给学生适时、恰如其分的赞美、评价,能给学生产生及时雨般的感觉,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随机应变的语言机智。比如,表扬一个极具想象力的孩子,如果像表扬其他一般孩子一样说“你真棒”,显然没有把他极具想象力的优点挖掘出来,表扬的针对性明显不强,所以我这样赞美他:“你的想象力真丰富,真是爱动脑筋、爱思考的孩子,将来一定是下一个爱因斯坦!”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高质量学习的持续追求,同时也可以激励其他同学养成读书爱思考的好习惯。怎样才算有针对性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针对学习内容的评价,比如老师在教学《春夜喜雨》一诗时,给予学生这样的评价——“你读的好极了!你已经把杜甫的喜悦之情读出来了!”二是针对学习方法的评价,“你用换偏旁的方法记住这些字,这真是一个记字的好方法。”三是针对小组学习的评价,“你们这个小组真棒,分工合作,有记录的、有汇报的、有查资料的,任务完成的很快。”四是针对情感态度的评价,当学生克服了学习上的困难时,教师及时点评“你勇于向困难挑战,是一个勇敢的孩子。”
三、选用恰切的语言激励评价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教师的某一句话可能对学生一生产生影响。教师的评价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埋进学生的心灵。课堂上我们要以自己精湛的语言艺术,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
1、评价语要简洁准确。评价语言应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和存在的缺点,要让学生知道好,好在哪里;错,错在何处。
2、评价语要机智巧妙。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不可能都完全正确,教师要运用自己巧妙、机智的语言循循善诱,注意情绪导向,做到润物细无声。例如对于朗读能力较差的学生有些许进步时说:“你这一遍比前一遍好多了!再读一遍会更棒!”
3、评价语要富于变化。教师的评价语不能单一,要灵活多样,注重创新,让学生喜闻乐见。可以经常变换词句,可以将预设与随机语相结合。如:“你真会动脑筋!”“××同学真会听讲,我们都向你学习!”“你知道的真多!”“你回答的太棒了!”……评价语更需要幽默,运用幽默风趣的评价语是调节师生情绪,打破课堂沉闷局面不可缺少的有效方法。
4、评价语要有激励性。教师的话对学生来说是圣言,所以必须讲究说话的艺术。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句句都应体现激励性。激励性的语言将鼓起孩子们前进的风帆,使他们获得满足,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课堂教学评价语是教师口语技巧、教育智慧的全面展示,更是教师文化底蕴、人格魅力、爱生情怀的体现。让我们用好课堂评价语,为语文教学创造和谐、融洽的真情。
四、运用多样性方法激励评价
评价方法单一、机械死板,既容易降低评价作用,又会导致学生的厌烦心里。根据学生求新、求奇、求趣的心理,评价方法应富有变化,要巧妙、灵活、多样化。除了经常使用的一些评价方法以外,教师还应该注意采用以下方法。
1、运用生动的体态语言。在课堂上,教师正确运用表情以及手势等体势语言传递信息,能表达教师对学生的激励和信任。要善于调动体态语言参与评价,丰富评价的内涵。教师热情温暖的举动能给学生身心带来愉悦,教师灿烂的笑容是开在学生心中永不凋谢的花。所以教师的课堂评价,也应注意体现在每一个细小的动作情态之中——摸摸孩子的头、拍拍孩子的肩、拉起孩子的小手,体现在一个表扬、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鼓励、一句幽默的话语之中。
2、营造良性的互评互助氛围。一些教师课堂上基本上体现的是教的垄断,同时也体现出评价的垄断,例如“错了”“不对”“不完整”“不全面”等这些套话。甚至有的老师还在教学中粗暴指责学生,乃至进行讽刺挖苦,严重伤害学生自尊。所以改变教师评价的垄断势在必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把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所以,引导学生自评、互评,会大大发挥课堂评价的积极作用。一次充满爱心和理解的评价能使学生感到温暖,一次合理而公平的评价能使学生看到希望。立场不同,观念不同,评价的结果也就会有所不同。教师对学生的互评既要鼓励又要引导。教师应指导学生以赞赏的眼光去看每一位同学,多给同学赞美——即使学生提出的观点是错误的,也不能取笑挖苦,而是要对其积极参与予以肯定。这样有效的课堂评价才能形成。
3、注意评价的正面导向性功效。教师的评价要有正面导向,既要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又要有针对性地指出学生学习上的不足,然后有目的地指导,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注意评价的客观性和导向性。歌德说过:“最真诚的慷慨就是赞赏。”当学生有了些许的进步之后,应给予及时肯定,让学生再次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学习语文的强烈欲望。例如:在教学《司马光砸缸》时,老师问:“你们觉得司马光砸缸救人的做法如何?”有的学生说:“这个办法不好,砸坏了缸,还会将缸里的孩子砸伤或砸死的。”有的学生说:“这样做会很危险的,这个办法不好。”不难看出学生的理解偏离了文本。该文主要是赞扬司马光在危机时刻能不慌不忙、急中生智、挺身救人。此时教师就要及时引导,把握评价的导向性。
五、聚焦学习全程激励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激励不应是偶尔一时的,应该坚持不懈,这样发挥的作用会更大。有的同学性格内向、孤僻,有的同学自控力差,也有的同学胆小等等。对于他们,老师的赏识和激励要有一个长时间的过程,要有其连续性。不能兴趣来了就激励评价,兴趣没了就终止激励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