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教育中开展游戏教学的具体措施 王 静
浅谈幼儿教育中开展游戏教学的具体措施
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幸福湾幼儿园 王 静
摘要:幼儿园教育应重视幼儿个性发展,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进行科学的游戏教学设计,确保教育的质量和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此,幼儿园的游戏教学必须引起有关教育者的高度重视,在保障幼儿的游戏安全的前提下,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教学;具体措施
在幼儿期,游戏教学是幼儿学习生活技能、积累生活经验的主要方法。游戏教学更能适应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是改善幼儿早期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在进行游戏教学时,要合理地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以确保游戏教育的顺利进行。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科学的游戏设计,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推动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一、幼儿教育中开展游戏教学应合理选择游戏形式
(一)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形式
在幼儿游戏教学中,游戏的形式是影响游戏效果的重要因素,正确地选择游戏形式,可以更好地吸引幼儿注意力,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在选择游戏形式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幼儿的个性特征,确保最终的游戏活动能兼顾到所有的幼儿,例如:有的幼儿性格相对活泼,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而有的幼儿则更喜欢安静的环境,具有很好的观察能力。基于此,幼儿教师要仔细地观察幼儿的活动状态,通过对幼儿行为、游戏材料的运用、游戏参与度或者游戏成果等多个方面的总结分析,设计出更为合理的游戏形式、选择更能激起幼儿兴趣的游戏内容。
(二)选择和内容相关的游戏形式
游戏的种类繁多,但并非全部都能用于教学,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一种游戏的类型训练意义,选择合适的游戏活动。一些游戏虽然很新颖、很有趣,但并不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式,既能确保游戏的效果,又能提高教学内容的质量。
例如,儿童故事《小脚不见了》可以帮助幼儿纠正不爱走路的坏习惯。通过绘本故事幼儿教师可以设置一个表演游戏,引导幼儿们通过独立思考、相互合作寻找小猪胖胖小脚不见的原因,并通过幼儿们的努力来找回小猪胖胖的小脚。以此使孩子们意识到去幼儿园要自己走,在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中体会到团体协作了乐趣,也培养了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选择有指导意义的游戏形式
在选择游戏形式时,还应注意到,这种游戏形式是否能起到指导作用,是否能够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以及能否与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发育特点相协调。游戏教学是通过游戏的方式实现教学目的,而不是单纯的为了让幼儿娱乐。所有的行为都是以教学目的为核心开展的,因此,选择的游戏形式必须要有针对性,才能在活动中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让孩子们完全沉浸于游戏的氛围之中,并得到技能的培养。
例如,幼师可以组织“共画一幅画”的小组游戏,将幼儿分成5-6个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有3-4个人,游戏开始,幼师为不同的小组展示不同的图片,让幼儿观察记忆,10秒钟之后,收起图片,从小组的第一名幼儿开始,让他们以接力的方式完成一幅画的复制,每个幼儿只有一分钟的时间,在游戏结束时,评判出最像原画的作品。在这一个小游戏中,只有所有的组员齐心协力才能高效的完成任务,将团结合作的意识输入到幼儿的认知体系之中。锻炼的幼儿的记忆力和观察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幼儿教育中开展游戏教学应强调游戏内容的针对性
(一)幼儿教学活动中突出幼儿的主体性
要确保游戏教学的整体效果,不仅需要重视游戏的教学过程,还要注重游戏活动的主体,以幼儿为主题设计游戏内容、游戏形式、游戏目标,才能从本质上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因此,幼儿教师在游戏设计时要明确主次,突出儿童的主体地位,全面了解儿童的状况,时刻注意观察儿童的活动状况,充分地从儿童的角度思考问题,通过启发式的问题引导幼儿进行思考,使每一名幼儿都能跟上游戏的节奏,从而确保游戏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特工”结构游戏过程中,幼儿需要将一桩神秘的事件查清楚,使江洋大盗落入法网。在游戏过程中需要用到放大镜、旧手机、手电筒、手提箱等相对专业的工具。教师要充分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幼儿通过沟通、思考对手中的材料加以利用,让材料与材料之间相互作用,为幼儿“查明案情”提供线索,比如,放大镜对纸张的作用可以找到纸张上隐藏的符号,发现线索。在游戏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以给予适当启发性的引导,为幼儿开拓新的思考思路,以促进游戏的顺利开展。只有充分发挥幼儿的活动主体性,才能真正提升幼儿的学习能力。
(二)幼儿游戏教学活动需要符合针对性
为了确保游戏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高效完成教学目标。游戏的设计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只有这样游戏才能有组织的顺利开展。通过游戏设计、游戏实施、教师合理的引导、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以此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开发幼儿的智力。只有事先明确游戏目标,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游戏设计,以确保游戏教学活动的针对性,从而使游戏教学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
例如,在角色扮演的游戏中,让幼儿分别饰演医生、护士、清洁人员或者病人。在活动过程中,扮演“医生”的幼儿可能会很主动的给扮演“病人”的幼儿进行“诊治”。在游戏设计时教师要明确本次游戏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以此为基础,在诊治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病房的地面好像被弄脏了,该怎么办呢?”幼儿便可以帮忙做清洁的工作,通过不断地提示、引导让幼儿能够专注游戏的同时,提升其劳动意识。又或者,在“交通警察”角色扮演时,幼儿要学习交通规则,养成规则意识,在这时教师可以设置“老奶奶过马路”“路人闯红灯”等情节,让幼儿之间展开互动。
综上所述,在开展幼儿游戏教学时,不仅要正确理解幼儿游戏教学的重要意义,而且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设计,以确保教学的合理性和灵活性。通过对游戏形式的选择,促进游戏与教学活动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确保游戏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管彦选.浅析游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J].长江丛刊,2019(9):162.
[2]冯新元.浅谈幼儿园游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新校园(阅读),2017(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