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构建心育体系 赋能学生成长 苏永生 王婷

    构建心育体系   赋能学生成长

    四川省广元市树人中学  苏永生 王婷

    摘要: 隔代教养、单亲家庭、长期留守的学生数量巨大,这类学生因养育过程中或家庭教育的长期缺位、或隔代教育中缺乏儿童心理发展知识、对儿童心理问题的忽视等造成情绪消沉、心情不好、焦虑、恐惧、抑郁、厌学等心理健康问题。加之,当前教育模式下学校和家长对学生成绩的过度追求导致学生压力巨大。因此,做好学校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当下学校育人中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心理问题;心育体系;赋能

    广元市树人中学是一所市教育局直属的12年制学校,同时,学校还承担每年培养青海省玉树州藏族地区200多名学生的任务,由于学段多,生员结构复杂,隔代教养、单亲家庭、长期留守的学生数量巨大,这类学生因养育过程中或家庭教育的长期缺位、或隔代教育中缺乏儿童心理发展知识、对儿童心理问题的忽视等造成情绪消沉、心情不好、焦虑、恐惧、抑郁、厌学等心理健康问题。加之,当前教育模式下学校和家长对学生成绩的过度追求导致学生压力巨大。因此,做好学校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当下学校班子及全校教职工践行为民教子,为国育才担当使命的重要一环。

    在此,笔者结合近年来树人中学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实践探索出的“一二三四五” 心育模式,做几点梳理,和中小学业内方家交流。

    一、建强一个心理健康工作小组

    为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五育并举,全面育人,树人中学遵循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根据新时期中小学生心理成长过程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成立了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挂帅,团委、政教科具体担责管理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小组,学校各科室配合,全校教职工全员参与,协调推进学生心理问题相关事务。

    二、搭建好二个心理健康“中心”

    一是搭建一个“心理健康教研中心”。这个中心一方面提供各种心理测评工具和心理筛查服务,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帮助教师和家长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对问题学生进行预警。目前学校联合川北幼专等地方高校建立了学生心理筛查平台。另一方面依托筛查平台收集和分析当地学生的心理数据,进行具本土特色的理论研究。同时基于丰富的理论研究资料,该平台还可承担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定期对学校教师、家长、志愿者等进行培训,帮助学校、家庭和社会开展更具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是搭建一个“心理健康诊疗中心”。学校心理教师积极对一般心理问题进行辅导,尤其是借力市精神卫生中心,为有严重心理问题、精神疾病等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治疗和康复服务。疏通信息渠道,让家长遇到孩子心理问题时求助有门,这样一个平台的成立既方便学校及时转介学生,也方便家长求助,让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能够及时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三、科学细化三套心理健康制度

    一是制定《学生心理健康预防制度》。学生心理问题,首要是抓好预防,尽可能将心理问题扼杀在萌芽之中,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一套完善的学生心理健康预防制度,这套制度应当涵盖社会、家庭、学校各个层面。规范心理健康指导,优化心理服务,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加强对校园周边网络游戏、直播、短视频的日常监督。学校进一步充实心理老师,开足心理课程,定期进行心理筛查,开展多样化心育活动。加强家校联动,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

    二是制定《学生心理健康诊疗联动制度》。学校与医疗机构之间要建立互通联动制度,通过联动制度第一时间将学校无法处理的严重心理问题学生转介到专业医疗机构接受治疗。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待医疗机构评估康复好转再继续求学。学校及主管部门要主动配合学生办理休学手续,鼓励积极接受治疗,营造宽松接纳氛围,帮助学生早日康复。具体来讲,就是学校负责预防,医院负责诊治。

    三是制定《关于预防和诊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社会保障制度》。首先依托政府支持保障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经费,将学校心理健康工作所需经费纳入预算,满足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需要。其次,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心理健康公益事业,通过捐款、志愿服务等方式支持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最后,严重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往往需要长达数年的专业咨询与治疗,这对大部分家庭而言都是一个不小的经济负担。为了保障学生治疗效果,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学校应当借力相应的各项社会保险机制,满足条件的学生由保险机构提供或报销部分治疗费用。只有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使心理健康工作持续、优质开展。

    为了保证这三套制度的落实,学校应当对接好各部门、各系统,借力行政资源,赋能心理健康教育,使制度真正落到实处,让学生真正受到益处。

    四、成立好四支心理健康教师队伍

    一是成立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员队伍。这支队伍主要由学校教师组成,学校教师在学校组织下分层分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树立自助、求助意识,学会理性面对困难和挫折,增强学生心理素质。学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知识,既教书又育人。专兼职心理教师针对一般心理问题,如情绪不佳、考试焦虑、新生适应不良、人际关系困扰等问题提供心理辅导服务。

    二是成立学生心理健康诊疗员队伍。这支队伍将由经验丰富的心理治疗师、精神科医生组成,针对严重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如重度抑郁、焦虑等提供专业的心理治疗服务。

    三是成立学生心理健康诊疗志愿者(家庭)队伍。这支队伍由专业社工、社会志愿者以及具备良好心育功能的家庭组成。志愿者队伍向家庭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和科学养育知识,引导家长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尊重孩子心理发展规律,理性确定孩子成长预期,举办亲子活动,鼓励家庭积极参与亲子活动,举办家长交流沙龙,分享养育经验等。

    四是成立法律援助队伍。这支队伍由学校兼职法制副校长等法律相关专业人士组成,保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依法开展,同时解决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法律纠纷问题。

    五、突出五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

    通过“一个小组”“两个中心”“三套制度”“四支队伍”的建设,使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覆盖,各方力量总动员,社会各界都参与。以预防为主,关口前移,合理分类,各司其责,最终实现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显实效的功能。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同于一般工作,其特殊性要求在心育工作中一要保密,要建立严格的保密制度,涉及到的教师、家长、志愿者等签署保密协议,坚决抵制泄露学生信息,以免对学生造成二次伤害。二要避免给学生贴标签,心理问题不是稳定且持久不变的,心理状态也是流动的,对于发展中的学生而言,随着时间的推移、角色的转变、生活重心的转移,他的身心状态也会不断发生变化。贴标签的行为会伤害学生的感情,限制学生的发展。三要有责任追查机制,发现学生出现心理问题,要积极想办法帮助学生解决,而不是用办法将学生“推出去”,从而逃避责任,要建立责任追查机制,坚持“谁发现,谁负责”的原则,坚决杜绝对心理问题学生采用劝退、转学等“推出去”方式来逃避责任的行为,将心育工作质量作为衡量办学治校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参考文献

    [1]中国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及其教育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2,43(4)

    [2]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探讨[J].心理月刊,2021,23,16

    [3]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关于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

    [4]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定性研究[J].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22(4):77-85.

    [5]侯思飞.寄宿制普通高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2):94.

    [5]黄玲娟,徐晓东.学生心理问题的家庭成因及对策[J].华夏教师,2012,(04):79-80.

     

     


    点击次数:19  发布日期:2024/2/19 9:51:19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