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浦建华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江苏省如东县大豫镇初级中学     浦建华    

     学习兴趣是一种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是对知识和学习的一种积极的情感态度,是认知需要的情绪表现,它能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钻研问题,开阔眼界,它也是一个人走向成才之路的一种高效能的催化剂。可以说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教师教学以学生兴趣为起点,以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为目的,让学生先把学习体验成趣味的源泉,而后把课本体验成知识的源泉。兴趣也是理解和切实掌握知识内容的一个标志。理解能产生兴趣,兴趣反过来又帮助理解。若一个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兴趣时,会心情愉快地听课、做实验、做习题等,不会觉得是一种负担。兴趣会使其精力集中,思维活跃,甚至废寝忘食。反之,无兴趣者,把学习当成负担,被动应付,学习效果自然也就天壤之别了。因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如果从化学课的起始年级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那么,就能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以下是我几年来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由于学生获得知识需要以教师为中介,因此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关系是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故创设和谐宽松的氛围、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兴趣的首要条件。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认为和谐宽松的范围氛围和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知识的传授,而且还具有心理治疗的作用,具有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作用。

    为此,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提供交往、沟通和探索的机会。例如,在化学教学中,可以多给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讨论和辩论时,让学生据理力争,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促使他们在相互交流中达到启迪思路、发展思维。教师要尽力做到对学生不指责、不呵斥、不急躁,多给予热情鼓励和引导。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更加热爱学习。在课堂上,教师要以富有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到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教学语言要饱含对学生的引导,凝聚对学生的期望。如经常用“你能用几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谁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请你来试试,好吗”之类的言语,引导、激励学生积极思维,及时给予肯定性评价。

    二、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对于初三学生来讲是一门新学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对于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往往有浓厚的兴趣。

    首先要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兴趣盎然的观察能活跃学生的思想,形成积极思考的氛围,从而使学生学到化学知识。如在讲氧气的鉴别时,我没有先讲鉴别方法,而是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进两个集气瓶中,一瓶是氧气,一瓶是空气,让学生由观察到的现象得出鉴别氧气的方法。再如在讲一氧化碳毒性时,增加了这样一个演示实验:把一氧化碳气体通入放有一只小白鼠的洗气装置中(尾气需处理),过一会儿发现小白鼠死亡,让学生牢记住一氧化碳有毒。

    其次是指导学生做好每一个学生实验。学生自已实验时兴趣较高,为了避免学生动手的盲目性,教师要因势利导,把单纯的兴趣转化成对学习知识的乐趣,成为学习的动力。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指导他们分析实验现象,书写实验报告。

    另外还要指导学生做好选做实验及家庭小实验。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本校实际,尽可能地做一些有意义的实验,例如:在讲“绪言”时,我先避开书本,增做了几个趣味实验“小纸花变色”、“魔棒点灯”,学生一个个睁大了好奇的双眼。然后我才引出新课内容。这样紧紧地扣住了学生的心弦,效果当然要比平铺直叙好得多。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对于学习紧张的初三学生来讲,是极具有诱惑力的,这样既能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轻松一下,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许多化学知识。化学课外活动的内容及方式很多,大体上包括“化学游戏晚会”、“化学知识讲座”、“化学知识竞赛”等等,可以每学期举行一到两次。如“化学知识讲座”可以讲讲“空气与水污染的危害、原因及防护”、“温室效应的原因”、“酸雨的形成”、“白色污染”、“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等,帮助学生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再如“化学游戏晚会”,可以把所学过的化学知识编成各种节目:如相声、小品、魔术等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进一步巩固书本知识。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把化学知识按基本知识、难点、疑点分门别类编成不同类型的题目,举行化学竞赛,这也不失为一种加深巩固知识的好方法。

    四、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化整为零,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对许多知识难点的分化,教师必须运用恰当的方法,做到深入浅出,让学生易学、易记。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非但不感到艰涩、困苦,而且还能够饱尝成功学习的欢乐。例如化学用语中元素符号、化学式,采取分批识记,从绪言开始,日积月累。将常见元素的化合价、酸碱盐溶解性编成口诀帮他们识记。对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又比较复杂的概念进行剖析、讲解,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若将组成溶解度的四句话剖析开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其一,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其二,指明溶剂的量为100g;其三,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其四,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克数。这四个限制性句式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这样有助于学生记忆及掌握,不至于使学生感到为难,从而使他们的学习兴趣不减。


    点击次数:17  发布日期:2023/12/11 11:17:24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