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民间游戏开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刘燕妮
幼儿园大班民间游戏开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华州街道办铁马幼儿园 刘燕妮
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民间游戏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传统文化熏陶从娃娃抓起,让孩子从小就感受岭南文化精髓的理念已获得教育界大多数人的认同。虽然有些幼儿园对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开发与利用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讨,但游戏活动还没在幼儿园课程中普遍推广运用,在教学的时限性上往往是一个课题做完就停止了,缺乏长期性、系统性的课程,缺乏和幼儿一日生活的融合。在幼儿教育中合理融入民间游戏, 能让广大幼儿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同时还能够积极发挥民间游戏所拥有的教育意义和价值, 促进幼儿身心和学前教育的完善与发展。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幼儿园教学经验谈谈自己拙见,和同仁共享。
一、精选民间游戏,活跃幼儿课堂
幼儿阶段的学生往往因为心智还未发育成熟,因此对陌生环境很容易产生惧怕感,尤其是刚刚进入幼儿园的学生,很容易发生因为不愿意离开父母而哭闹的情形。如果幼儿园的课程教育既有趣,又有着良好的氛围,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课堂的活跃气氛所吸引,进而其对于陌生环境的惧怕感也会逐渐的消退。民间游戏的良好应用正好可以帮助教师来活跃幼儿教育的课堂氛围,以团体小游戏的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加入到热闹的游戏中,则整个教学的环境都会有比较明显的变化,幼儿教育的效果也能够被很好的体现出来。
如老鹰捉小鸡就是一种群体参与、氛围活跃的传统游戏,这种游戏往往带有群体参与、合作性和益智性强的特点,既适合于群体参与,又具备一定的教育意义。如果教师能够将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进行相关的改变,引入到幼儿教育中来,则幼儿教学的课堂氛围一定会更加的活跃。例如教师为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加入相关的主题,如大班团结教育课等,让学生分成两个小组,选取体能比较好的学生扮演老鹰,进而带动全班学生进行游戏活动。这种情况下,内向的学生不会因为单个参与而对环境感到恐惧,同时热闹的游戏氛围也将每一个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在这种游戏的开展过程中,课堂的氛围被活跃起来,而学生也能在整个游戏的参与过程中明白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二、重视区角活动,培养幼儿品质
民间游戏在区角活动中的开展 为了使民间游戏资源能与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有机地结合,我们把收集到的民间游戏分成民间体育游戏、民间益智游戏、民间美工游戏、民间童谣游戏,并在各区角中投放相应的材料,开展相应的民间游戏活动。每天的区角活动中有一个民间游戏角,如,益智区投放了“挑绷绷”“找东南西北”“跳游戏棒”“翻麻将牌”“刮刮片”“玩洋火棒”等,使幼儿在轻松自发的状态下积极开动脑筋。在探索区投放了“打弹子”“拉纽扣”“捻捻转”等游戏材料,幼儿自己或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怎么才使纽扣在双手一开一合拉扯中像着了魔一样飞转起来,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学会观察与探究。在美工区增加了泥塑、剪纸、编织等材料,在活动中培养了幼儿的细心和耐心,同时也激励了幼儿大胆实践、积极创新,幼儿的审美能力提高了。在表演区幼儿穿上民族服装、拨弄着民间小乐器、小道具,载歌载舞,体验着中华民间艺术的美,增强了幼儿民族自豪感。在体育活动区,我们投放了高跷、“滚铁圈”“跳绳子”“踢拍毽子”“风车”“赶小猪”“跳房子”“跳皮筋”,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了基本动作,提高了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在体育活动中,培养了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
三、结合日常活动,丰富幼儿感受
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环节过渡中有许多零散时间,如幼儿来园后、离园前、饭后。在各个环节的过渡中,可以为其准备一些如"翻绳""捉猴""找东南西北""石头、剪子、布"等活动,穿插在零散时间中进行。教师应特别重视幼儿的来园活动这一个环节,因为来园是幼儿愉快地开始一天生活的关键。在营造温馨温暖的环境的同时,为其准备一些发展小肌肉或手眼协调能力的民间游戏,如"七巧板""挑棍""抓籽"等,可以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愉悦的心情和体验。幼儿离园也是一天活动中的关键环节,这时的幼儿情绪较不稳定,教师容易"顾此失彼"。为了在保证安全的同时,让幼儿学会安静、有序地离开活动室,教师可为其提供"弹蚕豆""烟盒三角块""拍手游戏"等。这样不仅使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过渡自然,同时减少了幼儿排队和等待的时间,使环节过渡自然,管而不死,活而不乱,体现了动静交替的原则。
总之,民间游戏的开展丰富了幼儿日常生活,创设了愉悦的心理氛围, 促进了幼儿自主性的发展,满足了幼儿的需求和不足。幼儿可以自由的选择伙伴、自由的选择游戏主题、自由的寻找游戏场地,有利于幼儿关注生活,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把民间游戏应用到幼儿教学中去,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传承了优秀的传统文化,给幼儿园的孩子们留下珍贵的回忆。让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让民间游戏在现代化的幼儿教育中重新绽放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