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好道德与法治实践课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刘亚宾
如何利用好道德与法治实践课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新课标的深入解读我们可以了解到,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重视生活实践的教学渗透,从而扩展学生的学科思维,让他们能够更加深刻地体悟到道德与法治的内涵精髓。对此,教师应当实现自身教学观念由传统向新式的转变,不断延伸和探索生活化教学方法,从而在实现教学有效性提高的同时,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新知去看待生活事例和处理生活实际问题,将素质教育践行于实处。
一、结合真实事件---加深理解
事实上,全部的意识和知识皆来自于平时的生活,表面上看起来很是平常。但是,实际上所蕴含的魅力是数不尽的。特别是初中道德与法治,结合实际的生活,能够在最大的程度上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意义加以了解。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需要以初中这一阶段的学生实际生活作为依据进行课件的准备,和学生所体验到的人生经历进行有效的结合,收集教学的素材。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知识学习的时候,把自己和老师所设置的教学情境进行有效的融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做到感同身受,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道德的标准和法治的知识。
以人民版初中三年级道德与法治这一教材中《这是我的责任》这一课的教学为例,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对责任的重要性加以理解,对自己所承担的责任有所明确,使自身责任的意识有所加强。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提前为学生准备问题,发生在2018年10月28日的“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看看各位同学有什么样的看法,每一位同学的回答是不同的。这时老师可以为学生引入“责任”这个问题,每一个人都需要将自己的责任勇敢担负起来,自己的责任需要自己负责与承担,不仅需要对自己负责,还需要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这样才会形成一个和谐的社会。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能够将现实中发生的热点新闻相结合,不仅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本课的学习重点,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相关知识。
二、实现角色扮演---增强体验
将生活情境带入课堂,除了典型的情景教学创造情境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帮助学生建立模拟场景的尝试,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身临其境的去体味、去尝试。
例如,在讲解法律知识之后,可以建立模拟法庭,让学生分别扮演法官和原、被告,然后对于一些情况进行讨论。在思想道德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定公交车的场景,然后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身份的人乘坐在同一辆公交车中,继续发展故事。教师既可以设定固定的情节,让学生进行演绎,也可不设定情境,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主的设定情境,展开教学。初中阶段学生年龄尚小,参与意识、表现意识还较为强烈,采用这样的场景模拟,能够将教材中枯燥的文字转化为一幕幕短剧,让学生参与其中的感悟体验,启发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况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进行处理。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需要选择素材的情况,教师可以尽量选择近来报刊电视上播放的热门话题,让学生讨论,这符合政治学科的特色所在,也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给学生讨论热点的机会,能够体现他们的参与性及建设性等。
三、优化课后练习---自我感悟
课后实践练习环节也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环节之一,是对课后作业的查漏补缺。教师在练习题设置上,应选择学生身边的话题、社会热点问题。一是认知类练习,主要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包括实践探究、材料分析等。
如在学习完《学会合理消费》一课后,教师课后交给学生一个任务,让学生调查自己为期一周的消费情况,并反思分析自己的消费情况,哪些属于理性的消费,哪些属于非理性的消费。通过学生对自己消费情况的了解,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做出合理的消费选择。这样的作业练习,紧密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也矫正了行为习惯,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二是行为类练习:要求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变成自觉的行为习惯。如在学习完《难报三春晖》一课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为妈妈洗脚”组织学生的实践作业,促进学生感恩意识的形成;学完《承担对社会的责任》后,“到敬老院打扫卫生”“义务植树”或进行“社区做义工”等主题的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结合时事热点---潜移默化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不少内容与时政热点息息相关,时政热点是教学不可或缺的资源,对教学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调查中发现,有的教师对时政热点在教学中重要性认识不足,不重视时政热点在教学中的运用情况。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环节教师借助一些社会上到所发生的时事热点来展开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开拓视野,还能够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知识对一些时事热点进行讨论,并尝试着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以及意见,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一方面,可以在校园内显眼的地方安装大显示屏,在课余时间播放时政热点新闻,如在食堂打饭的窗口上方安装大屏幕,这样师生在排队的时候可以观看时政新闻,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时政的熏陶,促使教师与学生逐渐意识到时政热点的重要作用,自觉将时政热点与教学内容相联系。另一方面,可以请电视台工作人员开展讲座,以近期社会发生的热点事件为事例,并且该热点事件对学生具有启发意义,这样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关注兴趣,而且可以使他们认识到时政热点对自己的启发意义。
总而言之,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设置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强化自身的道德意识与法律观念,增加学生的生活认知经验,由此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教师需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并建立起知识理论与行为实践之间的密切联系,以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