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培养学生思辩能力的策略 郑红英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培养学生思辩能力的策略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少华中学  郑红英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强调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思辩能力是社会交往中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可以帮助学生在面对复杂的社会信息和多元的价值理念时能够从自身生活实际出发,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运用自身知识储备,从理性角度对事物进行判断、推理、分析、综合,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上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呢?

    一、创设生活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议题式教学在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目前已受到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的重视,被广泛应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生活化议题教学情境,使教学活动赋予生机盎然且充满趣味性,能够在最大限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能够对相关问题不断去思考与探讨。

    例如,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青春时光》就有很多思辩性的生活议题,如“学会独立思考”中,独立就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敢于和别人争辩就是独立等,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你认为中学生的“独立”是指什么?在讲“异性朋友”时教材举例某校对于男女生交往方面的校规,让学生思考:你赞同这样的校规吗?为什么?学校制定这样的校规,表明校长和老师有什么担心?他们的担心有哪些合理之处?探讨“行己有耻”这一话题时,抛出话题:有人认为,只要不被发现,说谎、欺骗也是可以的,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讲到“止于至善”时,提到了两个观点:一是独善其身方能“止于至善”。一个人以宽广的胸襟、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格立身处世,始终对自己拥有信心、自我激励,无论何种境遇都不弃善从恶,即使他普普通通,我们能说他一事无成吗?二是仅仅独善其身是不够的,因为我们生活在社会中,一切社会的完善,都是从个人做起的,但如果只独善其身而不能“兼济天下”,那么,独善其身的结果未必靠得住,独善其身的价值也未必保得稳。你是如何看待上述观点的?

    我们的道德与法治课堂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的思考空间,创设与学生发展需求相契合的真实情境,将基于学生生活实际的身边事、两难问题等典型素材通过角色扮演、视频等形式再现出来,使课堂回归生活,让学生感同身受,产生共鸣,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为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架起桥梁,让知识鲜活起来,从而触发学生的深度思维。

    二、注重问题探究,提高学生思辩能力

    问题是课堂教学的抓手,我们要设计能够点燃创造力、激发深度思考的问题,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两难问题等,引起学生积极思维,能够辨析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冲突,在思维激荡中内化道德的要求,从而带领学生超越表层知识学习,深入知识内在逻辑,挖掘知识的丰富内涵与价值,有效引领学生行动。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问题探究,一方面能够使学生对问题本身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认识,另一方面,学生在进行问题探究的过程中思考其中的关键所在,并辩证地考虑其中的孰是孰非,能够提高学生思辩能力。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珍爱生命》时,为了提高学生的思辩能力,可以就“我国是否应该允许进行安乐死”展开课上的问题探究。教师首先应该教授学生这一部分内容的基础知识点,比如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人生命的独特性等。当学生拥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之后,教师可以适当地进行引申,比如给学生讲述国外安乐死使用的条件。接着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展开既定主题的思维辩析,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思辩能力的目的,从而发挥思政课程的育人价值。

    再比如在教授七上第四单元第八课第二框《敬畏生命》时,设计辩题:在抗击疫情时,国家不惜一切代价,不计成本救治高龄患者,值得吗?在讲授“冷漠与关切”时设计辩题:老人倒地,扶还是不扶?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会如何选择?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很想帮忙,但有急事需要做,你会怎么办?这些在知识的疑点和道德判断的两难处所设置得生长性思辩话题,可以引导学生生发知识,引发学生思考共鸣,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三、聚焦热点议题,提升学生思维应用

    时事类议题式教学活动模式是围绕核心议题、结合教学内容,以时事为主线创设教学情境,开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认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活动模式。在进行时事收集、整理、选取相应的材料确定核心议题之后,教师根据所收集的材料创设具有主线式的时事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分享活动。其次是学生在充分整理所收集的材料基础之上,根据时事内容设计与教材主题相吻合的议题探究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引导其分析问题、思考对策,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九年级下第二单元《与世界紧相连》  通过运用“新闻播报”快速回顾新冠肺炎的时政动态,让学生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事态的发展,为学生下一阶段积极参与讨论做好准备。聚焦议题“中国参与全球抗疫”,引导学生如何看待全球抗疫中国的担当和责任,贯穿课堂教学。把教材内容进一步具体化,并设置好围绕“面对全球疫情爆发,不同学生引起不同看法”主题的议题,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本,通过强化辩析,针对具体的社会事件深入讨论,并且适时点拨和释疑,帮助学生在比较中提高认识。研讨过程可以分小组进行,同时教师和其他学生可以交换意见,鼓励学生在价值判断中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导向,激发学生的思考,注重将教学和实践相结合,通过议题式教学、案例式教学、项目化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不断进行实践、反思,采取有效行动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帮助他们在学习生活中主动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让学生具备成长必备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点击次数:12  发布日期:2023/10/22 9:29:31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