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激活学生思维 提升提取解读信息能力 宋芳侠

    激活学生思维  提升提取解读信息能力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少华中学   宋芳侠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教师也越来越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而核心素养的关键组成内容就是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最基本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也是提高学生智力的核心。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以培养四有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为中心,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基于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如何激活学生思维,提升提取解读信息能力进行分析。

    一、设置生活情景激活学生思维

    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虽然在内容上能够符合初中生的能力特征和知识基础,但有时却很难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很难感受到所学知识理念的现实意义,理解难度也会随之大大提升。然而通过对学生生活化思维的培养,教师往往会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并鼓励学生利用在课上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充分体现出课程知识的现实性,同时也能够让课程内容变得更加直观,从而使学生更容易进行理解。

    如在学习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的教材时,在学习到《友谊的天空》和《生命的思考》这两个单元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将这两小节内容合并在一起,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从社会热点导入,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思考事件发生的背后隐藏的原因,结合教師的指导引入教材主体教学,让学生明白在学校与同学和睦相处的重要性,应该怎样和朋友相处,遇到问题时应该怎么办,激起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为学习的过程中进行生命教育,让学生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珍视生命。通过在教学的导入环节植入生活中实际案例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在教学的一开始就有效地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的注意力始终紧跟课堂节奏,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在引导学生思考的过程中,将课本教材中讲述的知识内化于心,达到最佳课堂教学效果。

    二、加强师生互动激活学生思维

    通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互动教学,可以使学生融入到互动、开放性的学习氛围之中,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和探索,在主动探究的实践学习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互动交流中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互动教学之中,可以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交流方式,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思路,提升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和创新性,使学生深入感知和体会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

    以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七年级上册中学序曲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谈一谈自己对小升初的心理感受和体验,通过良好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深入体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知识和内容,体现出润物细无声的互动学习效果。教师也可以例举当下热门的话题或人们聚焦的话题进行探讨,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案例事件的认识,详细说明事件发生的缘由、深层原因及处理对策,让学生运用法律武器进行正当权益的辩护和争取,并探讨和交流案例事件的解决措施,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和观念。同时,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辩论的方式,组成正方和反方两个辩论小组,提出各自独特的思维和见解,增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互动性。

    三、设置有效问题激活学生思维

    教学中要依据教材内容,要有意设计一些实效性的问题,分组让学生畅所欲言来探究讨论,求助老师同学教材等,甚至动手实际验证。最后交流展示结果。这种形式的教学,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从动脑、动口、动手等方面提高了学生兴致、活跃了学生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与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在相互启发和感染中获取知识,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和觉悟的健康发展。

    比如在教学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一文中,可以先让学生阅读引言中的案例,然后让学生进行思考,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现象进行互动学习,分组讨论并剖析学生身边较常见的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指出避免和矫正这些行为的有效方法。通过互动合作,让学生掌握法律知识,从小学法、知法、懂法、守法。

    四、科学赏识评价激活学生思维
      要给予积极的修正和鼓励或者从学生的思路中找出有价值的东西予以肯定。特别是对那些不墨守成规对问题有独到见解的学生更要及时予以鼓励,以进一步发掘其创新的潜能。所以,教师对学生思维的结果进行客观的评价、热情的欣赏、真诚的鼓励是十分必要的,及时的点拨、引导,大胆尝试,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成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试卷讲评课中教学的一大亮点。
      教师在讲评课中对学生的赏识评价应该体现真诚,抒发真感,引学生共鸣。表扬学生时尽量用简短恰当的语言,恰当地给予,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具体的讲评课,教师不要只赞赏学生的智力,如你真聪明”“你就是个天才”“你就是拿高分的材料等,表扬学生付出的劳动要重点,找到适合本人的学习模式要赞赏,赞赏他们的所取得的进步。如你答题的方法很实用你比上次考试进步了等等,这样的赏识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上进心,有利于学生的审题和解题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思维方式和创新素质的培养。

    综上所述,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引导下,学生很难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其自身的学习质量也无法得到提升。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优化自身的教学理念,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思维开展教学活动,在促使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探究,推动学生综合能力以及综合素养的提升。

     

     


    点击次数:20  发布日期:2023/10/22 9:27:44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