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浅谈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反思 段小花

          浅谈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反思

                   江苏省阜宁县实验小学    段小花

    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是相互依存的,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而没有生成的预设又往往是低效的。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教学预设”是指教师在课前面对教材,对课堂教学的规划、设计、假设、安排。教师在课前必须对教学目的、任务和过程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将是“放羊式”的无序过程,就容易产生远离文本、“脚踏西瓜皮滑到哪算哪”的局面。“动态生成”是指师生在民主与和谐的氛围中因种种摩擦而产生的思维火花,是师生在讨论与辩论的过程中因创新而形成的自我建构,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动态发展的过程。                         

    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对有效教学的追寻,使我们发现课堂上的预设与生成是多么的重要,要想上好课,课堂的预设与生成是不可缺少的。如何在教学中,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完成预设的目标。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呢?

    一、在精心“预设”中给“生成”留足空间

    (一)生成的精彩离不开预设的精心

    生成不是天外来客,越是关注“生成”的课堂,就越要关注“预设”。俗话说“幸运只青睐有准备的大脑”,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说:“‘生成’只青睐有准备的课堂”。在这“无法预约的美丽”到来之前我们就必须要有精心的预设。

    那么我们该怎样进行精心的预设呢?通常预设的内容包括:(1)根据《课程标准》的年级段要求和教材的具体要求,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预先设定既明确又恰当的教学目标:(2)预先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3)预先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以及各个环节中教师和学生的活动。

    做好预设,首先要深入理解教材,挖掘教材本身的资源,以教材为基点,预设成教学中使用的教案。其次,我们要分析学情,预设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各种能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另外,我们在自己的头脑中要预设出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和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还要再设想怎样围绕教学计划去处理、解决这些问题和情况。最后,我们对该问题将会引起学生怎样的学习情绪以及学习氛围还要做出预设。做出这种种预设后,我们才可能胸有成竹地走上讲台,和学生同探讨、共研究。

    (二)设计弹性预设方案,给“生成”留足空间。

    再精心的预设也不可能预料到学生的所有反应,再优秀的教师也不能做到“一切尽在掌握”。所以在教学中,预设是必要的,但同时应该是有弹性的,有留白的。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建构过程。这些由学生的原有经验,知识结构,个性等多方面的复杂性与差异性决定的。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充分应考虑到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从而使整个预设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给生成留足空间。因而预设必须是精心的而不精细的。

    教师应站在“生成”的制高点来优化预设,使预设具有高屋建瓴的眼光,使预设成为学生生成与发展的“指南针”,而并非一个个“圈套”。对课堂进行预设时,应“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个体,致力于主体。”适时提一些“大问题”,多一些“并联式”的教学步骤,少一些“串联型”的线性设计;多一些充分准备的“紧急预案”,少一些过于粗放的“简单随意”,把课上的“大气”一点,给学生留有充分想象的空间,自主建构的余地。

    课堂上,学生围绕我课前预设的几个大问题,充分发挥自主性。让“预设”既能萌发于课堂生成之前,又可游走在教学生成之时。让学生总跳不出一个“大圈子”的游戏规则,说的通俗一点就是让学生带着“脚镣”跳舞。

    二、机智处理课程生成资源

         在按照预设展开教学的过程中,即时生成的教学资源,有的有利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的可能会防碍目标的实现,应根据具体情况或放大、或搁置、或缩小处理。有利实现教学目标的,要放大处理;不利教学目标的,要搁置或缩小处理。

    面对课堂中出现的“节外生枝”,我们不能因尴尬而刻意回避,应有一个“麦田守望者”的耐心和宽容大度;也不能为纯追求精彩而一味迎合,使精彩变成“空中楼阁”。我们应立足发展,放眼全体,或“放大”或“缩小”,或“搁置”或“延迟”,以智慧来启迪智慧,以“生成”来应对“生成”。

    课堂好比是未知旅程中随时会发现的意外通道和美丽风景,它是师生融合,共同成长,“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展现。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并非就忽视了教师的主导性;相反,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它要求教师应具有足够的机智和丰富的知识,能巧妙地化弊为利,因势利导,指导学生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和生活。当然,再高明、再经验丰富、知识渊博的老师,有时对应于瞬息万变的课堂,也难免会出偏差,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反思,积淀智慧,用心捕捉和筛选学习活动中反馈出来的生动情景和鲜活的课程资源,有效利用生成性教学资源,实现课堂教学的多姿多彩!

    总之,“预设”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有章可循,“生成”使我们的课堂精彩纷呈。面对新课改,我们教师的预设也好,生成问题也好,都必须统一在教学目标之下,要服务于教学目标。要在继承传统预设课堂的良好基础上,积极引入并探索“动态生成”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做到“预设”与“生成”的有机融合,做到及时反思,扬长避短,使二者相辅相成,和谐共生。

    点击次数:7  发布日期:2023/9/23 10:36:16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