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德育工作的一点见识 尹新宇

    德育工作的一点见识

    内蒙古丰镇市丰华中学   尹新宇

    德育是学校工作之首,这似乎是人人皆知的常识,但有无见识?这对学校管理至关重要。学校的生命力在哪里?看表象,论成绩;寻根本,在德育。严管制约行为,德育征服人心。严管好一时,德育名一世。努力转变全校教职员工的观念,以德为首,其它一切工作当为之让道,德育工作才会充满生机,良好的教学环境才会得到保障。

    德育是学校的大工程,组建一支精干的德育工作小组不容忽视。转变观念,大胆起用有能力且富有思想的人专门负责德育工作(职业化),班主任任德育小组成员。

      一、德育工作小组的主要任务

      1、确定计划。整理并研究上学期学生思想动态,明确、具体、有重点地制定学期计划,根据上周存在的问题制定周计划。

    2、检查落实。各班天天有记录,教师时时在研究,学校周周在讨论,这才能早发现、早治疗、积累宝贵的经验,形成规模,形成气候。检查内容主要有:说明书批阅与整理、班干会记录、晨训稿、谈话记录、个人跟踪研究记录(家长传阅)、思想课教案、与学生沟通提纲、新生培训演讲稿、学科教师提供的信息、班会主题及提纲、优秀的反思或赞美日记(宣读或推荐给校报)、课堂鼓舞士气的艺术等。

      3、集思广义。针对某一现象(如早恋风)或个人的特殊问题(屡教不改),先通过学生侧面了解其具体表现及心理动态,后召开班级教师会进行商讨,统一思想,确定有效策略。人心齐,泰山移。只要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没有攻不下的城,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4、培训指导。捕获并整理信息,针对某一项工作的不足进行专门培训。如怎样谈话才能让学生说出心理话?怎样赢得学生的尊重?怎样组织更有实效的班会?怎样预防早恋?等。

      5、召开校会。对学校出现普遍性、严重性的问题要召开校会,发动学生进行批判,家长参与表态,形成声势较大的舆论环境,建立学生心中的新标准。

     6、倾听汇报。统计各班最头疼的学生,每日向承包人定时汇报(录音)。汇报内容有:不会的题听讲或请教后会了,举例说明;课内记忆的内容及情况;检查课本中的批注(转化、概括)苦思冥想的题;有障碍的题;班级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科任教师的不足;发现几名违规学生?课间干什么?一天的感受?根据汇报情况诊断病情,现场开出相应的处方。汇报后整理成材料,主席台上可示范演讲。持之以恒,必见奇效。

      7、日记教育。他律不及自律,他育不及自育。令语文教师全力配合,通过日记自我审查、自我激励。周末进行深刻反思或高度赞扬,不敷衍,不草率,不过关不罢休。反思日记,如管理、班风、习惯、助差、失误、犯错之前、犯错之后、偷懒之后……;热爱赞扬的日记,如赞美老师,赞美学校,赞美清洁工等。通过写可以提高想的逻辑性与严密性;通过写可以逼迫自己不得不想;通过写学会换位思考。从学习生活中选题激励其产生太多的关心和热爱,在锻炼想的同时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8、跟踪研究。选择最棘手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此类学生为数少,但传染性强,不可掉以轻心。通过观察了解其动态,通过谈话了解其内心世界。详细记录,客观诊断,对症下药。让学生清楚你在研究他,心理暗示促使他更容易积极配合。跟踪研究有利于逼迫教育者进一步思想、找到更切合实际的教育策略。

    二、德育工作要求事项

    1、德育“四忌”。一忌心急。看不到明显变化撒手放弃,责任人执行不力自己冲上去,前者犯了育人之大忌,后者成了孤家寡人。二忌过分原则不给退路。把学生逼到的死角,也就把自己逼到了死角。三忌冷冰冰、硬棒棒。生硬的态度只能为心理沟通设置屏障。四忌以自我性格、喜好、情绪为标准。情绪化管理令学生无所适从,难以信服。

    2、班级制度民主化。定制度时人人表态、签字。班级制度出台后,组织各科任教师学习,统一思想,统一标准,产生合力效应。说了算,定了干,《班规》面前人人平等。

    3、不可小瞧班干会。什么会都可少,唯独班干会不能少。班级民主化,责任明确化,班干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每周一次班干会,或自我批评建立标准,或与班干聚会谈心,用我们的世界观改造他们的思想,使他们能站在成人角度、领导角度想问题,使班干部成为德育工作小组强有力的助手。起用班干,大胆放手。平日里,有问题找班干,班干部天天有事可做,主动性日渐强化。

    4、班会为育人而开。针对本周内班级存在较为普遍的问题确立主题班会,精心策划,力争一次班会实实在在解决一个问题,特别是思想问题,这比研究教材,研究教法更为重要。在班会上,教师要动真情、吐真言,努力与学生拉近距离,树立个人威信,同时允许学生向老师提建议,甚至发牢骚。多让优秀生谈感受、谈理想(要实实在在的生活语言)、谈学法,通过他们的心理道白,使没有理想、没有学法的学生受到感染。有意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即使心中觉着苦,必须喊着说:学习是享受,“锻炼是享受”。通过自我激励,从心底发出动力。

    5、努力建立师生心中的标准。开学初,全体师生进行为期两周的挑毛病活动(加分)。平日里,不时反思工作中的失误。通过挑剔与反思,努力提高个人的标准,建造强烈的责任心。心中的标准上去了,周围环境就要与标准发生碰撞,管理与监督就会转化为自觉行为。只有持之以恒地重视身边的小事,心中的标准才会提高。难做的不是大事而是小事,如果将最小的、最不起眼的事做好了,其它问题迎刃而解。

    6、时时抓牢课堂育人的契机。课堂育人更具优势、更容易树立个人威信。课内节节有鼓动,让学生永保积极向上、乐观的精神状态。学生烦燥时、情绪低落时,利用课间时间,教师主动找谈话、解心结。病不可怕,怕的是不早治。

    7、不要让作业量成为烦燥的理由。烦燥的情绪多半是由作业量引发的。如果在烦燥、拒绝的情绪下作业,太多的急躁、应付一旦成为习惯,就会转化为很难治愈的思想疾病。作业量要求不搞“一刀切”。根据时间,学生有权选择性完成家庭作业,当然,这要家长签字证明孩子不是因磨蹭而选择。

    8、盯紧成绩,阻止思想滑坡。思想导致成绩下滑,成绩引发思想变化。成绩波动大,及时找谈话。谈话是转变思想最直接的手段。谈话不可草率,提前要调查研究并列提纲,力求达到心理征服效应。谈话后还要反思不足,跟踪治疗。

    9、关注差生,消除隐患。差生多了,无形中增加了教育的难度。努力扭转差生,开创德育工作的良好局面。按学生的实际程度严格把关,确保日日清。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辅导个别差生,使之天天看到自己的进步。在差生身上找优点,向家长多报喜,建立家长的信心,让家长的态度正面诱导孩子。如果教师没有信心,家长没有信心,怎么建立学生的信心?惊动家长要选择对象,对孩子无可奈何的家长尽可能不惊动,否则,只能增加他们的烦燥情绪,容易对老师产生误解,对孩子更加偏激。

    10、培养思想习惯。每天布置议一议的任务,抓住所见所闻,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思想习惯,锻炼学生的思想能力。一个观点,一件小事,一项制度,小小见闻,一道习题的自悟,都可以作为深思的对象,或反驳或建议或概括,日久天长,他们就会养成善想、会想的习惯。思想能使人变得更加聪明,思想能净化自己的心灵,思想能激发人的创意。

    11、营造竞争氛围。士气在竞争的氛围中容易受到鼓舞。确立班级对手,多为孩子们创造得胜的机会。每胜一次,满足班级一个要求(不出格,不影响学习),触动每一名学生愿意为班级拼搏。每败一次要完成一项硬任务。部分学生要确立对手(同班或异班),一月一结帐,输者赠礼品或带到家里做客。两个班的班主任也可确立竞争面,让孩子们为其鼓劲。

    相对稳定的名次对孩子的激励不会太大,排在后面的学生更没有机会找到自我,暗中竞争的人也毕竟是少数,我们应有意诱导,尽可能调动整体参与竞争。有时稍做一点人为调控,让孩子们不时尝到成功的感受。疲塌、消沉没有斗志,多半是因为没有竞争的缘故。

    12、创建舆论环境。利用环境改变一个人不失为明智之举。对德育工作而言,创造一个新环境乃至关重要。收集平时暴露出的不良现象,反复斟酌,凝炼为自己的格言,通过班会发表演说,带领学生说格言,让格言成为班级舆论环境,以此影响全班同学的世界观。如护面子,不诚实,喜包庇,乱崇尚,照镜子,抄作业等不良行为,班主任定调后,人人说,反复说,形成一种人人唾弃的氛围,一些歪风自然会悄然而逝。

     13、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教师标准越高,学生的思想境界越高。所以,德育工作先从教师入手。教师的个人标准一旦提高、思想一旦转变,学生的德育工作是容易的。如果教师的标准不高,缺乏思想,只能是随意地、没有章法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注定要失败。

      三、德育工作苍白无力的几大原因:

    1、把德育工作当作辅料。思想中压根儿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即使做了,多半是流于形式的大道理。如果把德育工作当作一种辅料,可有可无,那就犯了致命的错误。抛弃根本,必然倒塌。

    2、德育工作没有列入日程。领导不提倡,教师更淡漠。教育者没有及时捕捉学生动态的意识,更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以至于小疾酿成大患。问题严重了,偶尔做一次思想工作,看不到立竿见影的收效立即放弃,久而久之,反倒觉得德育无用,“时时、处处有德育”的意识也就荡然无存了。

    3、榜样力量微弱。教师不能很好树立个人威信,要求没有权威,号召没有力量。一味的监管与批评,只是表面上的屈服,心理没有改变。偶尔促膝谈心,很难拉近问题学生与教师的距离,彼此丧失信心,依旧我行我素。

    4、教学占满了教师的心。教师本身忽略对学生语言、心理等信息的捕捉,更没有将之凝炼成产生教育力量的世界观。因缺乏这方面的思想,失去主动教育的内趋力,以至于无力站在学生角度进行思想教育。  

    5、作业占据一切空间。太多的作业量,占据了学生反思、赞美的空间,占据了教师思想教育的空间。刚刚萌生出的不良念头不能及时解决,以至于转化为不良行为。

      6、课堂教学的灵活度差。教师不能因学生的情绪及时作出调整,不能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如果总是老生常谈,想一想,整日里泡在单调的习题与记忆中,这样的生活谁都受不了。自己的障碍自己除,对卡壳之处要研究自己的方法(好记易懂),天天有发现,心灵受鼓舞,这才有趣味。心在那里,动力在那里。心在学习上,自然会缓解德育工作的难度。

      结语

    德乃事业之基,做人之本。正可谓“小胜在智,大胜在德。”要育人,必先育德。开展德育工作的关键:身体力行,树立威信;盯紧动态,及时到位;看重小事,持之以恒。德育工作是最细微、最容易出偏差的工作,与教学工作相比,更要谨小慎微、持之以恒。全体教师抓住机遇,见缝插针地进行思想教育,力求使每位学生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的世界观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稍不慎,就可能出变故,所以在思想教育方面要精心研究、多想高招,这比教学上作出的努力更见奇效。

      

     

     


    点击次数:29  发布日期:2023/9/23 10:31:07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