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德育为先 学生为本 翟 娟

    德育为先  学生为本

                                                                 宁夏中卫市第五中学    翟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公民个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国家才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实际上就是要通过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使个人与国家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就该以“学生为本”,以“德育为先”,担负起全面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任。那么,在思想品德课堂中该如何落实德育教育,从而体现以学生为本呢?我想主要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一、以生命教育为出发点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这充分体现出本课程对学生生命发展的关注。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就必须以生命教育为出发点,时刻提醒学生注意校园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防溺水安全等,教育学生珍惜生命、爱护生命;其次教育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关爱、学会宽容、学会共同生活,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还要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逆境教育、死亡教育。创造一定的逆境,磨练学生意志,更利于他们欣赏生命、珍惜生命,提升生命的意义和质量。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积极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以生命教育为出发点,健全学生人格,为德育教育的实施打好基础。

    二、以爱的教育为渗透点

    在学生不断扩展的社会生活中,会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帮助学生学会去爱,不仅能够提升他们的道德水平,还增强了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无形中掌握终身受益的本领。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以成长中的中学生为出发点,帮助学生适应新的中学生活,培养学生适应新生活、调适自己心理、加强修养的能力,以增强自尊、自信、自爱为重点。但由于学生的生活圈是扩展的,除了爱自己外,家庭也是学生最熟悉的一个生活领域。因此,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材,又是学生与同学老师交往、与社会上的人交往、与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人的交往。可以说,与父母的爱、与他人的爱、与老师的情感都是学生学习交往的试验场。在本册书中,把学会交往、学会去爱作为主题,培养学生的爱的能力是渗透德育教育的重点。而只有在此基础之上,学生才有可能去爱社会、爱国家。

       总之,以爱的教育为主要内容,积极开展德育教育,并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以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为载体,更利于渗透德育教育。

    三、以责任教育为立足点

    责任教育就是把综合培养教育对象的责任意识、责任情感和责任行为习惯与能力等这些整体责任品质作为教育目标而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责任教育,是指利用适合初中生道德学习特点的思想品德课教材,以良好责任品质的养成为目标,以日常生活中的责任教育行为规范养成为主要内容。九年级《思想品德》全一册教材针对学生生活扩展到国家社会层面及面临的未来选择问题,以承担社会责任、迎接希望的明天为教育主题,以责任、使命为核心概念,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和选择等能力。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对家庭负责学会孝敬,对自己负责学会求知,对集体负责学会关心,对社会负责学会报答、对国家负责学会承担。

    四、以感恩教育为核心点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当今社会感恩意识的缺乏已是普遍现象,特别是当今中学生感恩意识的缺乏,近年来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在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今天,我们更要搞好感恩教育,努力营造知恩图报的良好氛围,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但感恩并非与生俱来的天性,它需要教育来点拨和引导。对中学生来讲,感恩教育同样不可或缺。 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单元,主要引导孩子树立感恩意识,感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情怀。在德育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自然心存感恩,可以培养学生积极的环保意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对社会心存感恩,了解人与社会紧密相连,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对他人的帮助与关心心存感恩,领悟人与人之间关爱的真谛,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素质,与他人和谐相处……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学生群体中的忘恩现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思想情感和健全的精神人格,从而提升精神境界,完善生命。   
       五、以心理教育为支撑点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阶段,更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中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一些情感心理特征。他们更是一群叛逆孩子,社会竞争激烈、父母要求过高、自身愿望难以实现,这种种因素使大部分学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心理问题。怎样调节他们的心理,使他们慢慢走出困境,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学习中主要表现为:厌学、违纪、与教师关系敌对;生活中主要表现在:叛逆性、早恋、人际交往等方面。这些与学生好奇心较强,抗诱惑力较低,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容易产生心理失衡、感情脆弱,甚至出现情绪偏激、心理障碍等问题。加之学校或教师教学方法的不合理现象,势必会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所以在教学中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要采取课堂互动与教学结合让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进行互动,在交流中了解学生现存心理问题并想法解决,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了解相互促进,努力营造出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减少学习压力,形成被周围人重视的氛围,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六、以法制教育为归宿点

    随着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率直线上升,且渐趋低龄化。状况令人堪忧,那么思想品德课如何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帮助他们掌握学习、交往和社会生活中必备的法律知识,学会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健康成长。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抓住课堂,引用案例,合作探究。在课堂教学中,应结合教材内容选择典型案例,引发他们去讨论、辩论,从中去理解法律知识。其次,深入了解学生,掌握一手资料。每学期初要了解学生的组成、生活现状、家庭结构、父母工作性质及受教育程度;了解分析学生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心理状态、学习成绩状况等,根据这些材料的分析,在日常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最后,转变教育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切实做到尊重学生人格,与学生交朋友。加强对学困生的关注,使他们随时能体会到老师的关怀,从而消除他们的心理矛盾。这样能有效遏制部分学困生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在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中,触发学生对知法、守法、用法的思考。

    总之,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一定要熟悉新课程标准,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老老抓住思想品德课堂,以学生为本、以德育为先,全面提高学生的内在素质和德育水平。

     

     

     

     

     

     


    点击次数:9  发布日期:2023/9/23 10:29:28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