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初中学生化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刘天亮

                 初中学生化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河北省衡水市第五中学初中部  刘天亮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化学运动规律的科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生及发展,主要的基础之一也是化学。遗传工程、分子生物学、环境科学等,都是以化学为基础或是从化学科学中衍生出来的。古往今来,诸多事实证明没有化学就没有今天的人类文明。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今后它还要不断地向纵深发展,在未来的社会中,化学所占的地位日益重要,每一位有志于献身科学,献身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学生,都必须学好化学,要想学好化学必须学好阅读,要想学好阅读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阅读的重要性。
        学会阅读,这是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知识都必须具备的能力,对于化学学科的学习,学会阅读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中学化学教材有半数以上的内容属于元素化合物知识,元素化合物知识属于描述性内容,要求理解的水平层次不高,对于这些内容中学生完全有条件通过独立阅读去领会,因此,阅读化学书,可以作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起点,同时,通过对化学书的课前阅读,在化学课堂上就可以变“听课”为“思考”,就可以集中注意力去观察演示试验和进行课堂训练,并且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当堂完成本课时元素知识的记忆及小结。
    二、根据阅读的目的和任务可分为以下三种阅读方法。
     1、课前阅读
        课前阅读是对新课的预习,它是一种比较粗浅的阅读,这种阅读一是要找出与新课有关的已学知识,通过复习做好知识准备;二是对新内容有个大致了解,发现问题,以便带着问题参加课堂学习。例如,在学习初中化学“元素”的教学内容时,课前阅读首先要认识到原子的概念、原子的形成、核电荷的含义以及质子数的关系是建立元素概念的必备知识;而有关混合物、纯净物和物质构成的知识则是通过元素讨论物质组成的前提。只有熟练地掌握上述知识,才能学好“元素”这一节的内容。然后要找出课文内容的三个层次:(1)元素的概念及其引入;(2)运用元素概念讨论物质的组成,建立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3)从单质和化合物的角度,认识元素的存在形式,这样就可以做到对课文内容心中有数。在课前阅读中,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究竟为什么要建立元素这个概念?”“元素和原子究竟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等问题。这样学生在听课时就有了针对性,并对元素的有关知识理解透彻,掌握牢固。同时学生也越来越对阅读产生兴趣,并提高了阅读能力。
     2、课堂阅读
        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学内容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定的阅读时间,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这样使学生在阅读中形成了一条科学的学习思路。因此同学们在课堂阅读中一方面要系统地钻研教材,提出比课前阅读更为深刻的问题。如初中关于氧化反应的教学中,课本所列举的例子都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但为什么下定义时却把“物质与氧气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为什么要去掉氧气中的“气”字呢?有的同学就提出这一关键性的问题。虽然因学习的阶段性局限,有些问题不能立即获得解答,但问题的发现却为下一步深入学习相应内容埋下了伏笔。另一方面,要重视课文本身的逻辑结构对促进思维能力发展的积极作用。例如“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在编写是的顺序是:通过试验说明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间的关系;提出质量守恒定律;从微观角度揭示质量守恒定律;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这种顺序与我们学习时的思维顺序是吻合的,因而在课堂阅读时,让学生探讨课文内的这种逻辑层次,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所提高。
     3、课后阅读
        课后阅读是课后复习中进行的阅读,这是一种巩固性阅读。在这种阅读中,要进一步抓住课文的中心内容,并根据课堂阅读、听讲和讨论的情况,整理好课时笔记或写出课时小结。课时小结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有的是对某些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列表对比,以此加深对有关概念的理解;有些是运用图示汇总所学的内容,进一步掌握课文的知识结构;有的是具体方法的总结,如怎样配平化学方程式等。在课后阅读中,应学会科学地使用有关参考资料和工具书,并注意扩大知识面,提高阅读能力。此外,要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习题练习,通过练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习题练习对阅读学习的积极反馈作用。
        以上三种阅读是相辅相成的,三种阅读的理解水平逐一提高,其基本过程是从粗读到细读。也就是说,首先要粗读,掌握梗概,对新课内容有个初步的认识;然后细读,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实现对课文的理解;最后精读,通过知识整理,找出规律,使知识系统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对知识的掌握,才能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

     


    点击次数:12  发布日期:2023/9/23 10:23:2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