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实践作业的设计策略 杨 霞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实践作业的设计策略

    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西街小学    杨霞

    摘要落实双减政策,提高学生素养,深化作业改革,全面实施提质减负增效措施。依照小学各阶段学生的特点,通过综合化、层次化、多样化等策略,科学设计,大胆创新,对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进行了一系列积极高效的探索。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创造性活动中的应用价值,让学生在感受数学美的同时,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实践作业;设计策略

    数学实践作业是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自主实践、自主探究、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在“双减”背景下创新数学实践作业设计模式,可以使学生积累学习方法、解决问题的技巧和经验,又能开阔思维并产生新的知识,达到“作业育人”功能和“减负增效”的目的,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从“设计策略”角度谈谈对“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的探索与思考。

    一、综合化策略——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实践者

    (一)学科间融合

    淡化学科界限,把数学与其他学科亲密融合,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尽可能地综合运用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比如数学周记、数学手抄报就是一种很好的载体,学生可以记录自己学习收获及用数学的一些感悟,抒发学习情感;记述学习中的反思心得,学会与同伴交流,分享学习经验。还可以让学生根据学习的轴对称图形绘制美丽的图案或结合学习内容画数学画报、每单元学完后让学生画思维导图....通过丰富多彩的作业,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将枯燥的作业变成件件艺术品。

    (二)校内外结合

    1.观察记录,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现象。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记录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如在学习《长度单位》时,组织学生开展种蒜苗活动,指导学生观察、记录蒜苗的生长情况。如:在家或学校栽一盘蒜苗,每3天测量一次蒜苗的高度,做好数据的记录,并制成统计表,然后再谈谈你的收获。在这一实践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实验——统计——结论”的研究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2.实际体验,在生活实践中掌握技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倡“即知即传”,学习了马上应用能有效促进学生内化吸收,真正把知识变成能力。这样帮助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的意识,学会从小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语言描述世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人民币后,设计了一系列活动任务:在家玩兑换游戏,到超市商店参加购物体验,认识商品标签上的钱,让学生经历选择物品(提前告诉孩子们只能买整元的物品)、付钱、找钱的完整过程,在真实的体验中,掌握初步的购物技能,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策略,巩固数学知识。真正做到放手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在实践中用数学。

    二、层次化策略——让学生成为成功的实践者

    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智力因素和生活实践都有一定的差别,学习程度不一。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化的作业,为每一个学生创造条件和机会发展自身的能力,让他们成为成功的实践者。把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给学生提供丰富的作业菜单。如采取“自助餐”形式,分为必做题,选做题,拓展题几个层面;还可以为每个孩子量身设计“个性餐”。如学习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这一知识后,可设计如下实践作业:①收集生活中常见的设计精美的圆柱形的包装盒,开一次展览会,从中鉴赏几何形体及图形美;②找些圆柱体的食品盒,测量计算出它们贴一圈商标纸的面积;③找一些圆柱体实物,分别测量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或容积;④将一张长6.28分米、宽3.14分米的长方形纸卷成一圆筒,再配上一个底做成一个圆柱形的容器,哪种卷法所容纳的物体比较多?再去超市看一些圆柱形容器,你能发现什么?请你写出自己的设计方案,并用图表示出来。如果学生在指定区域完成,还可以自由选择其他区域。这种作业既能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又赋予学生人文关怀,学生乐于接受,从而使作业成为学生探索与实践的广阔天地。

    三、多样化策略——拓宽学生的实践空间

    实践性作业来源于实际生活,教师要善于在学生活动中捕捉时机,设计灵活多样的作业内容,通过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愿做”、“爱做”、“乐做”,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说”数学

    让学生把每天学习的知识点“说”给爸爸妈妈听。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再一次巩固了新知识,也给家长提供了绝好的亲子互动机会,让家长可以明确的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经常设计口述类作业,会使学生的数学语言日趋准确、广泛。

    (二)“听”数学

    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每分钟口算对8~10道题。仅凭课堂练习,有的学生口算水平是达不到要求的。于是设计了“每天进步一点点”的系列家庭实践活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具体要求是:听算天天练,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要求学生每分钟听算6道题,第二层次每分钟听算8道题,第三层次每分钟听算10道题,达到哪个层次均可以获得父母或老师的不同奖励。实践证明,听算训练能促进学生快速口算的能力,对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很有帮助。

    (三)“玩”数学

    设计学生“玩”的作业,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乐于完成。例如,让学生跟父母或同学玩“扑克牌凑十”的数字游戏,理解巩固“10”的分解和组成;在学习20以内数后,让学生两人对玩或回家与家长玩,同时出牌,或比较大小,或加或减,谁先说出答案两张牌就归谁,游戏结束牌多者胜。学生在和同学玩、和家长玩的过程乐此不疲,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还创造了一些新鲜玩法。玩扑克牌将单纯机械的计算活动变成有趣的游戏活动,随时可玩、随处可玩,学生也在玩耍活动中夯实了20以内的计算,为后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读”数学

    让学生每天读一则数学故事,既培养了孩子阅读的习惯,培养语感,提升读题能力;也能激发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觉得数学不再是枯燥的一群数字,而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有意义的知识,从而在有趣的数学故事中潜移默化地获得数学知识。

    除此之外,手工类、数学日记、数学魔术等都能够走进我们的作业,相信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作业”,一定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拓宽实践的空间,达到减负目的。

    总之,“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实践作业的设计要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以活动、探索为主线,以多样化的形式呈现。坚持“量上精选、质上甄选、式上趣选”的原则,为学生创设学以致用的机会,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在快乐的玩耍中学习数学、在生活实践中用数学,达到减轻学生作业压力的目的,贯彻落实“双减”提出的教学要求,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快乐学习创设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庄睿.丰富实践作业,发展核心素养——以小学数学高段拓展性实践作业设计的研究为例[J].2021(2019-22):35-36.

    [2]赖晓君.数学回归生活——小学低年级数学实践类作业的设计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4).

     


    点击次数:14  发布日期:2023/9/23 10:17:16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