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开学综合症”心理分析与策略 沈 媛
“初中学生开学综合症”心理分析与策略
宁夏中卫三中 沈媛
古人云:“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但每当过完假期,学生对规律的校园生活不适应,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身体疲劳、失眠、迟到、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学习动力,我们称其为开学综合症,开学综合症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一名负责任的家长或教师,就要查找原因,及时抓住学生的心理,调整情绪,做好思想工作,尽快帮助学生收心,这样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在开学时,之所以会出现“开学综合症”,主要表现为:
一、家长缺少监督
学生放假,给家长带来了不便。父母每天忙于上班,无法对孩子进行监督。有些家长把孩子交给爷爷或奶奶,有些家长给孩子报名参加假期的各种辅导班。孩子知识掌握了多少,能力提高了没有,与什么样的同龄人交往,父母没有深入细致的了解,没有从孩子的思想、行为、时间进行约束,监督管理,致使孩子无所约束,形成了自由散漫的行为。
二、初中生自控能力差
从主观因素讲,开学后不愿上学的原因首先是学生的心理压力大,表现为来自学习方面的压力和人际交往的压力。其次是学生的自卑心理严重,有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害怕面对来自同学和老师的“鄙视”目光;再次就是因为青春期和生理发育对异性产生爱慕,但缺乏与父母老师的沟通,产生不正确的甚至错误的想法,导致厌学。最后还有部分学生自控能力较弱,老师布置的假期作业未完成,不愿上学。
三、学校缺少“过渡期”教育
学生放假,学校是在一天之内完成了由紧而松的过程,放假前学校没有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与切实的服务。各科老师忙于家庭作业的布置,班主任忙于对学生安全作业等综合方面的训话,学生的心也随着放假心绪不宁,所以学生只能在这种状态下开始新的生活。
针对以上原因,如何在新学期开始前后,克服“开学综合症”,让学生迅速“收心”, 使新学期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呢?
一、家长帮助孩子“收心”
1、家长帮助孩子调整好生物钟,使孩子的作息时间有序,杜绝孩子睡懒觉和过度看电视的情况,让孩子提前在家适应学校生活,尽早过渡,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逐渐适应这种变化。
2、家长要起“示范”作用。在新学期开始之前,家长最好能以身作则,正常作息,耐心倾听孩子对新学期的想法,并与孩子共同制定新学期的计划,指导孩子假期作业的检查,做到查漏补缺。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消除假期后的失落感。
3、随着开学的临近,有意的减少孩子娱乐与放松的次数,家长带着孩子去书店或到图书馆看书,早晚进行身体锻炼,以避免开学后孩子还沉浸在快乐的假期中,淡化孩子玩耍的念头。
二、学校帮助孩子“收心”
1、学校加强教学管理,让学生“收心”。每到开学时,学校应安排学生提前二天报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心理讲座;15分钟评说假期新闻;体育趣味等比赛;展示假期学来的才艺,给学生一个“心理缓冲的时间”,从而调整松弛的心理状态。还有学校在课程安排上要做到科学、合理。两周内不宜给学生安排过多的课业负担,适当放慢学习进度并将低学习的强度,缓解心理压力,以帮助学生重新唤回对学校生活的向往,逐步适应学校的生活节奏。
2、考试“收心”
为了能在开学之初把学生的心态迅速调整为“上学状态”。学校可以组织一次“学期前考试”,采取开卷或闭卷方式进行。考查的内容应以假期作业和预习作业等比较有趣味性、实践性、简单的基本知识为主。有了考试的约束,学生就能感知开学的的味道了。这种考试一般来讲学生也不会掉以轻心的,因为学校有很多年礼物要根据考试等级多少进行表彰奖励。所以每次开学前学生都要做充分的准备,最起码要背背单词、记记公式、整理作业、预习等。
三、老师帮助学生“收心”
1、用激励评价的方法“收心”
开学第一天,老师都要检查学生的假期作业,许多老师都知道多数学生的假期作业质量并不高,那些平时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更是“躲躲闪闪”。与其用严厉、惩罚的办法来教育学生,道不如采用激励的方法,如对作业的评价给学生不同的鼓励(作业书写、作业质量、作业本的保护等)。根据学生作业完成质量和书写效果,评选出各类星,进行表扬奖励。在评选过程中要分层进行,尤其对学困生和有问题的学生更要放大他们的优点,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奋斗目标,看到自己在新学期的进步与希望,体验成功的快乐,那么“收心”自然就容易多了。
2、写作文“收心”
当学生还在假期生活的快乐中时,他们会非常愿意把自己的快乐与忧愁写出来和大家分享。因为有生活,学生们也乐意写这样的作文。作文写好后,大家可以彼此阅读,互相交流。最重要的是学生们的心可以从各种各样的事物转移到文字上。教师可以在点评作文的时候,注意强调本次作文特殊的意义:假期结束,新学期开始。这篇作文就是新学期的第一个脚印,是一个精彩的开始。这样,通过写、读、评的过程,把学生的假期生活和新学期有效结合,平稳过渡,相信学生们会自然收心。使其改变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通过心理健康的认识“收心”
心理健康只能靠健康的心理去培育。教师首先要矫正自己在教学中的心理,保持良好的心态,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努力帮助学生排解学习上的困难。教师还要教育学生防止心理压力或不良的心理情绪,影响自己的学习。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收心工作也正如砍柴前的磨刀。只要家长教师用心把学生的心收回来,我们的教育教学就会变得轻松而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