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为本 奏好小学语文教学的主旋律 乔 蔷
朗读为本 奏好小学语文教学的主旋律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富源小学 乔 蔷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听、说、读、写能力四者不能偏废其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每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强化重视朗读。朗读就是大声、放声地读,就是自然流畅、不做作而有感情地读。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以锻炼身体发音器官的肌肉,增强器官功能,刺激学生的大脑、提升智力水平,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表达能力和表现力。朗读能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能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思维,学生在朗读中获得乐趣和自豪感,对他们深入学习语文大有裨益。
朗读有利于集中注意力。读书有三到,谓“眼到、口到、心到”。朗读时,学生心、口、眼、手并用,注意力高度集中,朗读效果有保证。朗读有利于增强理解能力。人们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苏子曾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古代圣贤就以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书要反复朗读,文字需要玩味。在读的过程中,大脑里会自然浮现与文字内容相关的场景和人事物,仿佛自己身临其中,把"我"融入作品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内容,更准确地把握情感。
朗读有利于提升审美能力。作为五育之一的美育,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感受美、体会美。朗读过程中,优美的字句如珠玑在口中,唇齿留香,无形中受到美的熏陶。朗读有利于培养自信心。敢于大声朗读的学生一定是信心满满,勇于表现自己的。朗读不仅可以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更有助于他们建立自信和敢于挑的战意识。无数事实证明,学生可以通过朗读变得更加开朗自信,甚至改变命运。
朗读可以锻炼表达能力。语文学习讲究提升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其中,听和读是信息输入,而说和写是信息输出。说和写的能力就是我们常说的表达能力。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厚积才能薄发,表达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朗读。朗读可以让学生不断积累语言素材,直观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为表达做准备和铺垫。朗读过程就是把所读的文字内容加工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大量朗读古今优秀作品,学生积累的优美辞藻越来越丰富,语感越来越强,准确规范表达的同时还能增强语言的感染力。能说就会写,口头能力提升,书面表达能力也会随之增进。
现实生活中,除了少数因为自身缺陷而无法表达的孩子外,正常孩子都具有表达能力。具有表达能力就等同于会表达吗?答案显然不是。表达需要系统训练,更需要方法和技巧。朗读作为口头表达的一种形式,当然也不例外。在教学实践中,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的。
一是唤醒朗读积极性,提升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感兴趣就会滋生学习动力,就增添了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朗读兴趣也是一步步激发和培养的,一个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老师应该精挑细选适合孩子年龄和朗读水平且孩子感兴趣的优秀作品。这样的作品,孩子驾驭起来更轻松,更易获得成就感。
二是优选朗读内容,循序渐进提升能力
根据孩子智力发展的规律,幼小阶段的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适合朗读篇幅短小、节奏明快、朗朗上口的儿歌童谣又或者是带插图的绘本故事;中年级的孩子逐渐减少对图片的依赖,可以读文字较多的故事;高年级的孩子逻辑思维能力明显增强,适合读中长篇小说。
三是点拨朗读技巧,做到声情并茂
朗读是一门综合性语言艺术,为了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学生在用声音表情达意的同时,还得配上恰当的语气和表情。老师首先要教学生游刃有余地控制声音,学会巧用声。其次,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情感,带着感情朗读。自然而然的真情流露比表情做作更能打动人。
朗读能力对孩子成长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朗读是一种语言能力,语言能力都需要通过系统训练习得。孩子年龄越小语言能力可塑性越强,因此越来越多人意识到朗读能力得从娃娃抓起,教师的责任任重道远。要实现朗读能力质的飞跃,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指导点拨,持之以恒的练习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