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以后的师生关系构建 朱文春
“双减”以后的师生关系构建
浙江省丽水市实验学校 朱文春
摘要:“双减”之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的条件,作为老师更需要努力主动地通过多方位去做好师生关系的构建。本文从如何修炼教师的积极语言模式和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建设的角度努力追求师生互助,也提出了在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合力之下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从而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精细宽松的教学关系、生动活泼的课外关系。“双减”之下,关系更需要“双加”。
关键词: 双减;教学分化;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双加
双减背景之下,许多家长一方面感觉压力减轻,但是马上又有很多焦虑,担心没有了校外培训,自己的孩子成绩跟不上。经过问卷调查发现,其实影响孩子成绩的因素不是有没有校外的培训,而是亲子、师生关系。如果孩子成绩不理想,大人应该思考怎么做能够改善与孩子的关系,真正让孩子享受在自己的成长里。本文着重对如何构建师生关系做简要阐述。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的基础。如果教师遇到学生问题能够及时协助、认同、欣赏和激励并营造积极的氛围,就会促进良好关系的构建,学生会信任老师,喜欢这个老师,学生内心的情感就会被老师转化拉近,学习状态也会越来越好,从而促使创造人才层出不穷;如果教育者经常打击、批评、否定、嘲讽,师生关系就会被破坏、僵化,从而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一个智慧的老师会从表情、语言、内心、情感等多方面与学生平等真诚的沟通,通过幽默的语言、渊博的知识释放自身魅力,严中有爱,恩威并施,懂地并抓住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满足孩子的发展需求,让学生从内心真正喜欢老师,从而喜欢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和学习效果。
一、师生关系的影响因素
双减之后的课堂更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老师是占主要引导的位置。但是有许多因素会破坏师生关系的和谐,归纳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有三个方面:
1. 教师方面:教师缺乏职业幸福感和自我心理建设,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在教育中缺乏“躬身入局”的智慧,容易对学生的兴趣特长淡漠化;容易以惯性观点看待学生,导致对待后进学生的缺点错误拔高化;教学方法方式单一,教学的语言缺乏趣味性,让课堂和学习变得枯燥乏味导致教师体态语言平淡化。
2. 家庭关系:青春期的很多孩子,会根据喜恶来决定自己学习热情的投入,当孩子对老师有不理解的情绪时,家长不懂引导,很可能会让孩子的情绪雪上加霜,从而使孩子对老师和学科学习产生抵触。
3. 环境方面:个别教师依然有些歪风邪气;社会媒体对教师的不实舆论,对营造社会的尊师重教的氛围极其不利。
二、构建良性师生关系的策略
双减背景之下教师对青少年心理特点要进一步认知,同时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形成对学生的多角度的评价体系,对后进生多一份赏识激励,怀以平等尊重、理解宽容的态度,重视师生关系的建设和维持,在良好的关系中发展教育。教育者需要抓住每一个与学生沟通交流的平台和途径,积极运动地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作好铺垫。对策如下:
1.教师要注重修练自己的语言模式
没有孩子会拒绝一个真正喜欢自己的老师。老师在与学生沟通的时候,要保持情绪平和稳定,用好奇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所有的探索、尝试和犯错,允许他们暂时做得不够好,看见他们正在努力的部分,相信他们正在努力让自己更好更强。学生会因为老师的这份看见,而愿意自己做得更好,这份源自他内在的愿意,就会促使他在未来做得更好。
当学生做得不够好的时候,少用指责批评的语气问“为什么”,多问“我们可以怎么做”, 引导孩子总结反思,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他们不断出发,去发现可以更好的自己,及时给予肯定和评价,不断优化自己,让后进生在这样的环境里拥有成功的体验,寻找到学习的成就感和自我价值感,这是孩子成长的最佳途径。成长过程一定会犯错误,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此受挫和恐惧的心。所以,教师的积极正面的语言模式就非常重要。我们不要急于批评和指责,而是给他们一些建设性的方法和建议,帮助孩子通过经历和体验去成长。也许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可以让学生内心产生满满的动力,进而可以把对这个老师的喜欢,转移到他对这门课的学习上,学生唯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2.教师要完成自我职业幸福感的建设
每一位老师,选择走上从教之路,都有一份基于对教师职业的好感或热爱。教师这份职业,是支持更多的孩子经由我们而走向更加广大的未来,并拥有无限的可能。这是一份无法权衡的价值。我们要深刻认同自己的这份价值,所以,我们的工作非常有意义。当我们认同这份价值,我们就会心怀感恩,我们可以从事这样一份看似平凡却了不起的工作。这份感恩之心,让我们面对每一个孩子都会多一点包容和接纳,也会更多一份好奇和支持。常常温习这份初心,同时将注意力的方向多对焦那些美好的、温暖的时刻,让自己在职业中获得幸福感,这对教师而言,是很有意义的。因为只有喜欢自己所做的,才会拥有热情和动力,才会有建设力、创造力和影响力。
师者,多倾听学生的心声,在倾听时少做评判,用温暖守护的心去面对他们成长的苦恼和困惑,给予学生一份温暖和安全感。这样也有助缓解两极分化现象。
3.三方助力良性师生关系的构建
双减之下,家长更需要与孩子如战友一样并肩作战,家长的陪伴给孩子的内心注入更大力量,会让孩子的心性更加健康阳光。党家长欣赏孩子的老师,孩子自然也喜欢自己的老师。学习上家长要及时与孩子交流,积极与老师沟通。家长需要在孩子面前正确解读老师的教学动机,帮助孩子正确看待老师的责任与关爱,帮助孩子树立老师的形象,让孩子喜欢上自己的老师,这是对孩子最好的帮助。
学校需要注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建设,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学校要营造积极正面的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师生构建良好的教育环境,学校要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给教师,考核制度之中也有人文关怀,同事之间有竞争也有相互支持促进,让教师有归属感和安全感。
社会舆论要多报道优秀的老师的奉献,积极正面地宣传教师的高尚品格,帮助所有的青少年心中树立老师的形象。
真正的教育,是百花齐放而不求同色,要培养学生成为优秀又有温度的人,首先,教师就要是这样的人。所以,给予教师不拘一格的从教环境,鼓励教师不断创新,支持教师终生成长,关心和尊重每一个爱岗敬业的老师。因为一个被爱被尊重的老师,才有能力去爱他的学生,才有能力培养一个身心健康积极阳光的学生。
双减之后,关系构建变得更为重要,师生关系决定了孩子在学校的状态,这无论在课业成绩上还是在孩子的健康成长上都是关键因素。“双减”了,更需要在亲子和师生关系上“双加”。
参考文献:
[1]. 孙铨 《同在屋檐下:师生关系》 中国社会出版社 第1版 2010.1.
[2]. 斯特蒂文特《零距离师生关系》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02.
[3].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2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