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情境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作用 谷世兰
创设问题情境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作用
贵州省遵义县乐山镇高枧小学 谷世兰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基于目前教材的改革正在进行中,需要我们的教师建设性、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创设出适合学生开展有效学习的问题情境。情境创设中,我们要把生活中的“用”,学科中的“序”和儿童心中的“趣”很好地结合起来。下面就创设问题情境在数学教学中所起的实践作用谈谈自己肤浅之见。
一、创设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儿童认识需要的情趣表现,是儿童主动探索知识的心理基础。孩子能够主动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情感的参与都伴随着他们。例如,去年我县西片区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优质课参赛中获得一等奖的一位数学老师在教学《认识时间》一课时,该教师利用多媒体设置了这样的情境:龟兔赛跑的画面(把乌龟当成时针,兔子当成分针,兔子走了一圈,乌龟才走一格)。这样的设计展示了一幅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画面,把学生引入到所提问题的情境中去,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而且学生想学习的氛围也浓了,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激发疑问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获得充分的发展,要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首先要学生产生问题。心理学认为:疑最容易产生问题,而创设教学问题情境,会使学生有更深的体验,更高的兴趣,从而更容易提出问题,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猪八戒要做一推车拉西瓜,他想:猴哥平时想的点子比我多,今天我就做一个特别的车,让他们瞧瞧。画片:一辆方形车轮的车。老师提问:八戒会得到师父夸奖吗?学生通过讨论提出问题: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的,而不能做成方形的呢?从而引入到圆的探究中,有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教学得到了有效的开展。
三、创设问题情境,能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给学生设置了一定的思维障碍。因此,它具有探索性和创造性,学生面对新的、带有挑战性的现实的有趣问题,需要运用数学的意识,发挥思维的潜能钻研、灵活的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从而使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例如我在教学《长正方形的认识》一课时,课前准备了一张孙悟空的图片,上课时让一个同学到前面去描述图片的特征,其他同学不能看图片,而是通过前面同学的特征描述猜出图片上的人物。同学们积极参与,兴趣十足,很快找到了答案。接着老师追问:你们为什么猜得这样准确呢?是因为前面的同学对孙悟空的特征抓得准。生活中有对特征的描述,数学中也有,比如长方形,你们都能从图形中找到它,但如果我让你们像描述孙悟空的特征那样,把它的特征描述出来,让我一下就能猜到它是长方形,你们行吗?同学们跃跃欲试,陷入了积极的探索中。长方形的特征在教师创设的喜闻乐见问题情境中得到了充分的揭示,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由“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四、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发展
有一位名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创设问题情境正是为了满足学生这一需求。学生在有趣的、现实的问题情境中,对数学有了更加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创新的乐趣;在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聆听、互助、赞赏;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树立了自信心;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数学产生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等等。这些看似无形的因素,但它像一条无形的绳索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对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孩子们才能走出数学苦旅的沙漠,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奔向生活数学、活动数学、探索数学的绿洲去体验成功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