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引领下的结构化复习 ——《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整理复习教学浅析 张玉红
“新课标”引领下的结构化复习
——《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整理复习教学浅析
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沐溪小学 张玉红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指出:“注重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在教学中要重视对教学内容的整体分析,帮助学生建立能体现数学学科本质、对未来学习有支撑意义的结构化的数学知识体系”。“结构化复习”是数学教学中实现减负增效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指复习时把教学板块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结构化处理,带领学生通过系统整理,展开整体建构复习,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将知识串成一个整体结构网,它以结构化“整理”取代碎片化“重复”,强调高效复习的教学,从而真正落实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整体建构;结构化复习;数学教学
减负增效是当前教育的热门话题,“结构化教学”是减负增效的突破口之一,因为数学是一门有关“结构”与“关系”的学科,借助“结构”的力量能促进牢固记忆、深刻理解和有效迁移,通过“整体建构”来实现减负高效的目标。课堂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进行结构化整理与复习呢?我认为可以从这三方面入手:一是对知识的整体建构进行回顾与梳理,唤醒知识的记忆;二是对知识板块进行整体性思考,重点开展横向索联,纵向索因等建构性整理活动,弄清结构中内在的逻辑关系,最后形成整体贯通的数学知识板块结构系统。三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延伸新的知识增长点,达到综合能力的提升能力。下面我以六年级下册《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整理复习教学为例,谈谈“结构化复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一、经历知识梳理过程,唤醒知识记忆
结构化复习不仅要梳理学科知识,还强调将“点”串成“线”,形成知识结构。在课前,老师可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对相关知识进行回顾整理,让每位学生都有充裕的时间去收集、整理所涉及单元,回忆所学知识点,并带着自己的思考进入到课堂。老师放手让学生经历自主复习过程,去知识梳理、唤醒记忆,是结构化复习的关键,是为后面整理结构网络奠定基础的第一步。
师:老师拍了这么一张照片,我们一起来瞧瞧。这片树叶刚好被这只调皮的小蚂蚁咬掉了一部分,猜猜这片树叶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A.叶面大小不变,叶子的周长也不变。
B.叶面变小,叶子的周长也变小了。
C.叶面变大,叶子的周长也变大了。
D.叶面一定变小,叶子的周长不一定。
师:老师手上藏着一个平面图形。它的面积可以用6.282来计算。猜一猜,它会是什么图形?为什么?把你的想法和小组说一说。
生1:圆(半径为2),
师:听明白了吗?你还记得圆的面积公式吗?
生2: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等)
师:6.282会是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吗?如果是,会是一个底为多少,高为多少的三角形呢?会是正方形的面积吗?
师:那么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图形呢?准备好揭秘了吗?(教师慢慢拿)你看清了吗?
生1:圆
师:一定是圆吗?
师:再看看是什么图形?
生2:一个圆加一个长方形的组合图形。
师:(展示)它的面积可以用6.282来表示吗?原来是把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转化成长方形的面积。看来,转化真是个好办法。
师:说完了这些图形的面积公式,你能把他们的周长公式补充完整吗?
【解析:教师出示蚂蚁咬树叶片段,分析树叶周长和面积的变化情况来回顾周长和面积这两个基本概念,既有趣,又能区分周长与面积概念的本质。接着用开放性问题“算式6.282可以计算哪个图形的面积?”让学生猜测计算图形面积的可能性。这是老师用问题设置方式引导学生回忆,明确小学阶段所学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查漏补缺,也是对知识的唤醒过程,用猜的方式,既要考虑计算方法还要考虑所需数据,比直接让学生回顾面积计算公式更有趣、更有难度。】
二、知识建构,寻求关联
数学知识不是一个个孤立的存在,知识与知识之间有着严谨的结构和千丝万缕的联系,结构化复习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将头脑中零散无序的知识点按其内在逻辑关系,通过向前联,回忆与已有知识经验的联系,分类搭建知识框架,建立起知识脉络和整体架构,再向后展,迁移类推找到新的发现,提出新问题,完成知识的迁移,建立知识体系的深度建构。
师:看着黑板上这些面积公式,哪个最重要?你想帮哪个图形说说理?
生:长方形
生:平行四边形和圆的面积是利用长方形的面积推导出来的。(割补—平移)
师:也就是把平行四边形和圆的面积转化成长方形的面积来计算,看来把长方形放在前面是有道理的。还记得刚学长方形的面积时,我们是怎样去测量的吗?
生:用小方格。(测量法)
师:其实每一个公式,换一种角度去思考,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师:那么为什么又要把平行四边形放在梯形和三角形的前面呢?
生:平行四边形是由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也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哦,原来他们两的面积也可以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来计算,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他们的公式都需要除以2吗?
师:你们认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最重要的,而老师最喜欢的面积公式却是梯形,想知道为什么吗?
师:梯形它神通广大,被人称为万能公式。是因为梯形可以变身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以及长方形。它怎样变化的,你能和同桌交流一下吗?
师:谁来说一说。(学生回答教师同步动画演示)
小结:从这个角度来说,所有平面图形的面积都可以用一个公式来求。那就是S=(a+b)h除以2,包括三角形,可以看出上底是0的梯形。从最重要的长方形,到最麻烦的梯形,最后变成万能公式。
【解析:教师首先带领学生观察、分析结构图中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摆放位置及理由,来分析图形之间计算公式推导过程的演变转化关系,寻求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为学生知识整体建构提供实践机会,是结构化复习最关键的一步,是沟通知识纵横关联,对结构导图内在联系完善的过程。接着,老师用梯形这个万能公式让学生紧扣图形变化中“变与不变”,引导学生自主验证猜想,不仅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也让学生更加明确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助力了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深度建构。】
三、应用建构,拓展提升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并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升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师要立足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通过将数学问题与生活问题进行集合,唤醒他们丰富的生活经验,创设有张力的问题情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促进学生思维高阶发展。
人民广场修建了一个等边三角形花坛,并在花坛内修了一个最大的圆,园内又修了一个最大的小等边三角形,小等边三角形的占地面积是100
.你能算出大等边三角形花坛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吗?
【解析:这是一个综合性题目,看似很难,实际很简单,它考察学生是否能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本题没有给出解决三角形面积计算需要的底和高,只能通过平移或旋转来寻找小三角与大三角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起到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的作用。】
复习教学中,教师运用系统的眼光、结构化的意识进行结构化复习教学,不仅能提高课堂效率,还能减轻学生的负担,实现减负增效的教育目的,还能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认知结构,从而推动学生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只有“举”起结构,才能“张”起知识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