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数学课中的有效性 罗明海
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数学课中的有效性
四川省广安市前锋思源实验小学校 罗明海
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是它具有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小学生的思维和认知水平有限,又缺乏经验,对抽象的数学内容不易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适当地借助多媒体教学软件,能够营造浓厚的课堂气氛,创设情境,有助于释疑问难的突破,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而且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多年的教学,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多媒体教学势在必行
1.多媒体教学是时代的产物
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 所以,多媒体进入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考虑数学的学科特点,满足数学教育教学的特殊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走进多媒体,了解多媒体技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发现和挖掘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内在潜力。
多媒体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正在对教育教学改革产生深远影响,它图文声并茂,可以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是一种能满足信息社会教育需要的、最为有效的现代教学手段,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数学教育。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拓展了教学技术手段,提高了教学效果。
2.多媒体的运用是教学的需要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学习也是如此,面对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只要把知识稍加润色,创设一些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情境,把知识溶入情境中,那么学生对学习就会发生兴趣,也会学得轻松自在,而不是在教师或家长的强制下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把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媒体综合起
来进行辅助教学,使课堂内容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传播,不但可以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而且还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能取得传统教学无法取得的效果。
3.多媒体教学是师生的需求。
我认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多媒体软件,不但能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而且能让学生掌握关键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功率,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从而更好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现在,有效的课堂教学因其追求“低耗高效”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但在实际教学中,如果认为使用越多效果会越好,甚至滥用,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所以说我们要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多媒体技术对学生的导学功能,把握时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做到物尽其用。
二、多媒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设情境,激发兴趣
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 鲁迅也曾经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传统的课堂教学以静态为主,学生学习起来感到枯燥无味。而多媒体辅助教学,变静为动,声情影并茂,激发学生想学、乐学的动力,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我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地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多媒体课件由于它有集声音、图像、画面于一身,容趣味性、直观性、形象性、交互性于一体的优点,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是教师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的最佳帮手。
比如我在教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我们赢了》这课时,时间单位不像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我在教学时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把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为学生创设出感兴趣而又熟悉的教学情境。这节课我通过多媒体课件把孩子们带入了申奥成功的那一刻,视频播放2001年7月13日晚上的10时08分,北京申奥成功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奥运成功的喜悦,激发起孩子们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记住这难忘的时刻。接着学生就在申奥成功时刻的带领下开始了有关时间知识的学习。后来我又通过课件出示了很多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例如:做早操、做眼保健操等时间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认识钟表。体现时间就在我们身边,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2.机会,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就是学生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通过让学生参与知识的获得、思维的形成、问题的解决等过程,使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要把准时机,辅助到“妙”处、“巧”处,便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行程问题的教学中,要明确运动的起点和方向,诸如此类的抽象概念,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变色”、“闪烁”等手段增加学生的注意力,创设画演示情景,让学生借助具体事物的形象进行思维,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又如在教几何图形立体图形时,要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发挥想象力。例如: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圆平均分成若干份,再拼成所学过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随着等分份数的增加,把学生理解中的难点——近似长方形的长由曲线变成直线的过程,让学生目睹公式的推导过程,从而对圆的面积公式有了更深的理解并在实际中应用。
3.运用,达到教学效果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形象直观生动,但必须注意适时导入,恰到好处,才能化平淡为神奇,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比如我在教人教版数学第四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第二课时《认识角》时,这节课主要是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和掌握角的两个基本性质:角的开口决定角的大小和角的大小和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在教学中,我利用课件动画展示角的开口的大小与角的大小有关,然后又把角固定在一个范围内,把两条边不断伸缩来演示角的大小和角的两边的长短无关,使学生一目了然,这既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