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主义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李丹丹
对话主义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重庆市涪陵第十四中学校 李丹丹
摘要:试卷讲评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试卷讲评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必要环节。笔者通过分析当前试卷讲评课的弊端,提出了在对话主义指导下应如何优化试卷讲评的策略。
关键词:试卷讲评;对话主义;策略
一、理论基础及相关定义
(一)试卷讲评
试卷讲评是指教师通过对试卷的加工剖析,分析考试结果,点评学生答题表现,理清学生未掌握的知识点,从而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解题能力,掌握学习规律的有效活动。
(二)对话主义
对话主义强调万物间的各种形式的平等交流,尊崇交流主体间的平等地位。具体在教学活动中,交流的主体可以是读者与文本(教师与试卷),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和学生与自我对话等。
二、当前初中英语试卷讲评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方面
1、老师满堂灌,学生丧失主体地位
试卷讲评课多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除了听讲和做笔记,参与度很低。试卷讲评的根本目的是要找到学生知识的漏洞,达到提高的学习效果。教师在讲评试卷的过程中如果一味只是唱独角戏,那么学生缺乏自主思考,就不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正确分析试卷和错题,也不会自发地探索解题思路和技巧,最终达不到查漏补缺的目的。
2、备课缺乏系统性,批阅讲评不及时
多数老师评讲试卷都是从经验出发,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缺少对试卷数据的系统分析。例如,每一种类型的题,学生的得分率是多少?此套试卷的难中易题型的分值比例? 老师要首先分析试题,对试卷难易程度作出评价分析,弄清各个大题的出题思路和知识考点。其次,老师要分析学生的考试结果。例如,统计每一题学生的得分率,确定典型题和易错题。在评讲过程中,根据统计数据调整评讲方案。
考试的目的是为了检测学生哪些题目还没有掌握,进而有针对性的评讲。这就要求老师在考试后及时批阅试卷,找出高频出错题。然后分析出学生答题困难,试卷难度和题目的区分度,进而有目的性的补漏。然而有的老师因为班务繁忙或课程紧凑使得试卷批阅、分析和评价滞后,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考试的有效性。
3、多就题论题,少拓展迁移
有的老师因为没有认真分析题目,多是就以往经验来评讲试卷。或为了节约时间,只分析给出此题过程和答案,并不能从一道题提升到一类题的融会贯通,没有去引导学生从思维高度去认识一类题,因此学生不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而极大地影响了评讲效率。
4、多批评抱怨,少引导鼓励
每次考试结果难免有不如人意的学生,教师在评讲时或多或少带一点情绪。当反复讲评的题学生还是出错时,评讲课很多时候上成了批斗课。老师会把失分归因与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见,下课不巩固复习等学生的客观因素,抱怨学生不够勤奋努力或者不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然而,失分也有可能是教师的主观因素所致,教师应该要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断提高教学专业素质,改进教学方式,鼓励每一个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不是在评讲试卷期间不断打击其信心,使其失去学习动力。
(二)学生方面
1、缺乏自我反思
在试卷下发后,一方面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另一方面多数学生缺少自觉改错的习惯,因此学生都等着老师给答案评析做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答案,而没有去认真分析错因或者总结归纳类似的题型解答思路。缺少自我反思的学习,始终是被动的,低效的。
2、合作交流不足
试卷评讲通常都是老师唱独角戏,少有老师会让学生参与评讲,这也会导致生生之间缺少交流合作。一是因为课时紧凑,二是多数学生讲不到点子上。这样给生生之间讨论的机会极少,不能充分交流考题经验,缺少思维的冲突与碰撞。就算是个别没有听懂的题目,有的学生碍于面子也不愿意去找老师或同学解答,由此知识漏洞越积越多,跟不上教学节奏。
三、基于对话主义的试卷评讲有效策略
(一)老师加深对试卷的加工理解,注重方法迁移和知识拓展。
对话主义强调读者与文本的交流对话。在试卷评讲上,就要求老师在评讲前深刻剖析试题,了解试题考查的重点难点,揣测出题者的意图,预测学生容易掉入的陷阱等。只有当老师对试卷进行精细加工后,才能在课堂上清晰地讲解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优秀的老师还会在仔细分析试卷考点后,注重知识的网络式扩散,从一个知识点拓展到整个知识面,由此引导学生理清考点脉络,利于知识的归纳和应用。
(二)提高师生互动,坚持学生主体
对话主义强调师生的平等地位,尤其是精神上的平等。这就要求课堂上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一,促进师生课堂互动。例如,把试卷评讲的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评讲。这需要老师在课前给学生足够时间分析错题,消化答案。在学生讲解相关错题后,老师再针对性地进行评价指导,把课堂大部分时间让给学生,由此构成师生合作的局面。第二,在教学中,师生的情感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鼓励,而不是一味地批评抱怨。如果学生本来就考试不利,老师还责怪抱怨,这样不但会造成师生关系紧张,还会使学生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因此,老师要在考后关注学生情感需求,特别要多鼓励开导后进生。
(三)鼓励生生合作竞争
对话主义指出,人的想法要成为真正的思想,必须要同他人的思想积极交往。只有在不同的意识交互中,思想才得以生成。同伴的影响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考试后,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是最适合讲评课的方式。老师首先要科学分组。可以把同学们按照学习能力分组排号(每组4-6人),每组同号的同学要水平相当,保证各组之间水平相当,各组之内有优有差,每位组员各有职责。如,让每组负责一种题型的讲解,该组要将此题型中每个小题考查知识点,设置的障碍,易出错点,解题思路等罗列出来,再根据该题共同编写两三道题以便拓展迁移、巩固提高。在每组讲解后,老师可以选出表现较优秀的组进行奖励。这样既可以发挥小组合作的精神,也可以促进小组间的竞争,从而达成生生之间动态交互,共同进步。
(四)促进师生反思
对话主义强调一切莫不归结于对话,一切都是手段,对话才是目的。人必须通过与自我对话,从而实现思想的提高。在试卷讲评课上,教师和学生都应该自我反思,总结自身优劣,取长补短。所为教师,要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并拿出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要就易错点和典型题设计相应习题进行巩固提高训练。对后进生要找出其学习困难的症结所在,加强个别辅导。对成绩下滑或失去学习兴趣的学生要进行适当的情绪疏导和鼓励。作为学生,就试卷内容要反思哪些知识点没有掌握,有哪些典型题和易错题需要注意,做好错题笔记。自省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如上课是否专心,课后是否及时复习,作业是否独立完成。反思学习方法是否得当,学习是否主动。
基于对话主义式的试卷评讲课不提倡教师独角戏式统领课堂,强调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平等交流。教师要重视对试卷的精细加工,鼓励生生在合作交流中获取经验,同时促进自身和学生在不断总结反思中拓展知识。学生在主动分析总结试题经验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主动运用知识和拓展思路的习惯,才能达到考试的最终目的“考有所得,评有所获“。
参考文献:
[1]巴赫金. 诗学与访谈【M】.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2]柴西琴. 浅谈对探究教学的认识与思考【J】. 学科教育,2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