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初中历史教学中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刘 洋

       初中历史教学中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悦来初级中学校    刘洋

    历史学科作为实现完成中学基础教育任务的一门基础科目,同其他学科一样,其目的应该旨在为培养有思维、有见解、有创造性的人才奠定基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正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如何能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历史创新教育的前提和关键。我们从事历史教育的人应该知道,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重大变革、每一次飞跃都是以思想的不断解放和观念的不断更新为先导的。为此,我们在历史教育过程中,就要善于激发学生的积极进取的精神,使之养成勤于思考,求新、求异的习惯。要达此目标,首先,作为教师要有创造性的品质以示榜样作用,这样无形之中就会激发和促进学生的创造力。比如对历史观点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不唯书、不畏权威;要能够按照自己的理解结合实际去处理教材、教学大纲;要能设计一些创新情境,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等等。其次,要打破传统历史教学的“一言堂”,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和新型的师生关系。再次,要鼓励学生向传统观点甚或是权威观点挑战。随着历史学科研究的不断突破和历史本位的回归,历史教材的滞后性更加明显,学生在学习中只要能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唯物主义观点,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和看法,我们都应当给予鼓励。对创新观点,我们应多表扬,多鼓励,允许他们“标新立异”并给于适时的引导,千万不能按“常理”一棍子打死。     

        二、充分利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指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情绪、意志等。这是学生从事一切活动的内在动力。而创新精神是人从事一切实践活动,产生一切创造的直接动力。如果没有创新精神这种意识作为动力,即使有创造能力,也不会产生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所以,充分利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如何利用呢?

     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求知欲是一种心理现象,是理智感的一种。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对缺乏可靠论据的怀疑,对未曾想到的现象出现的惊奇,对尚不理解问题的探索,都是强烈求知欲的表现。学生的求知欲越强,学习兴趣就越浓。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一些意境或悬念的问题(具有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或立体思维的)。这样,它既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又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如讲述“我国四大发明”时,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是富有创造性的民族。古代,我国的科技成就有许多位居世界之最。但到了近代,我们却落后了,挨打了。这是为什么呢?这就使学生产生悬念、好奇和兴趣,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去动手收集资料,通过对比,使学生认识到:“不创新就会停滞不前,就会落后,就会挨打”。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2、端正、利用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史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讲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王明采取的是照搬苏联的军事路线,结果犯了"左"倾错误,导致红军失利;而毛泽东运用前人的经验,结合中国革命实际,总结出:“革命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再由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科学理论。让学生自然地领悟出:科学理论是在实践中得以检验的,是在创新中得以发展的;21世纪是需要既有创新精神、又有实践能力人才的时代。

        三、鼓励学生敢想、敢标新立异,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和提高应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标新立异和创新的思维,鼓励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既使学生的想法有错误,教师也要给他一个说明理由的机会,找出闪光点,使学生在不断纠正自己错误的过程中,学会从横向、纵向等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应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由于种种原因,初中历史老师把教学过多的放在课堂内,而轻视了课堂外这一重要方式,这无疑影响到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和培养,而且课外的空间资源及灵活性特点是课堂教学无法比的。那如何来实施课外教学以求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呢?我认为可以采取:第一,专题辩论。老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个能引起学生广泛兴趣而又能引发争鸣的辩论题目,然后帮助同学们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收集相关的史料和论文,选出不同观点的代表并指导他们辩论前的准备工作。双方辩论结果的输赢并不重要,关键是在整个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式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二,撰写小论文。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同学们感兴趣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老师可以从中确定一个题目或学生自拟题目,让同学们在课外广泛收集相关史料,写一篇篇幅不长的历史小论文,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当然,我们在强调课外教学作用时,并不是说课堂教学不重要。相反课堂教学仍然是学习的主战场,但它不是惟一的战场,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课外教学应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补充。

      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时代对历史教学的要求,也是顺应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趋势和潮流。只有结合历史科学的特点,学生的实际,运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推进历史学科的素质教育。

     

     


    点击次数:44  发布日期:2023/6/24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