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体育课情感环境管见 唐寒秋
创设体育课情感环境管见
四川省蓬安县金溪初级中学校 唐寒秋
体育课有别于其他学科,其显著特点是:直观性强、师生共同活动、教与练的密切配合贯穿于整个课堂。体育课中如有一个好的情感环境,就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学生就能有兴趣、精神振奋、积极主动地投入体育活动中。那么体育课怎样才能创设一个好的情感环境呢?
一、教师的表率作用是前提
体育课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教师的精神面貌,工作作风,乃至教师的着装,无一不直接影响着学生。教师要精神饱满地对待每一节体育课,要满腔热情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课的关心和对学生的爱心融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种炽热的情感和无私的奉献,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能架起情感的桥梁。有威信的老师是通过长期的表率作用而形成的。
二、尊重和爱护学生是重点
初中学生已逐步懂得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需要一定的情感,不懂得尊重学生,唯我独尊,课堂就会显得冷淡,学生压抑,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尊重学生就要抓住课前准备、课中调节、课后反思。课前准备就是要认真备课,教学结构要考虑气候、季节、天气的变化因素,课内教材的搭配要考虑学生的全面锻炼及对三基掌握有利,课的运动负荷要依据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质的不同而机动掌握,等等;课中调节就是要灵活多变,如队列站队要背风、背阳光直射,课的节奏和气氛要掌握和控制,对课堂上的偶发事件或对违纪学生的处理上,对男生或对女生,对性格开朗或对性格内向的学生则应注意批评的环境和处理的方式,尽快地使课从逆境中走出来;课后反思要冷静,反思课的质量是否达到预期效果?课内对学生的表扬是否使学生受到鼓舞?即使是批评,是否使学生受到启发?只有尊重和爱护学生,学生才会与老师主动配合,积极参与,课堂自始自终处于良好的情感环境之中。教师对学生没有情感、没有尊重和爱护,就没有教育,就难以创设课内良好的情感环境,学生就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
三、激发学生兴趣是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一是抓好运动会和比赛活动。充分利用节假日组织运动会,班级间的单项比赛;课内单元小结中简化规则的教学比赛,小竞赛等,使学生在竞争中发现和完善自我意识,从而提高他们学习体育的兴趣,满足他们正常的表现欲,为课堂创设良好的情感环境奠定好基础。
二是抓好正负激励机制的创建。在体育课中创建正负激励机制,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而且更能有效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如在巩固和提高排球垫建球技术课 中 ,我设计了这样的竞赛,按垫球技术优劣搭配男女生混合编成八组,各组围成圆圈按定额垫球。规则是个人不得重垫两次,球落地则算垫球次数终止。完成定额的组表扬,完不成定额者,男生少一次做一个俯卧撑补足,以示“惩罚”,女生则做立卧撑“惩罚”,这样不仅课上得生动活跃,而且师生情感交融、配合默契。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良好的情感环境的创设和快乐体育的实施都是相互搭桥、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
四、欣赏期待“后进生”进步是保障
在体育课中对学生一定要一视同仁,做到不偏爱、不歧视、不袒护、不冷落。一方面,对一些学习差且调皮的“后进生”,作为体育老师应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善于发现他们闪光的地方,这部分学生因平常受的批评多、表扬少,形成一种自我保护的逆反心理,但他们好动、动作协调,体育项目中的技术动作掌握较快、较好,教师要 尽可能多地接近这部分学生,多鼓励、多表扬,充分利用体育教学有其更直接更集中激发顽强拼搏精神和培养集体主义品质积极效应的特点,抓住机遇给他们创造表现自己聪明才智而一展风采的机会,培养他们成为运动员给集体多流一滴汗、多献一份力量而顽强拼搏的荣誉感,培养他们成为体育尖子做示范、作裁判、协助教师工作、借收体育器材的责任感,再把这种逐步培养而成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迁移到对文化科的学习上去。另一方面,对学习较好而对体育三基的掌握不好的体育“后进生”,教师更应该对其多关心、多指导、多训练,使其尽快成为体育合格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
总之,体育课只要做到以情换情、以情育情、以情激情,形成一个良好的情感环境,就能使每节体育课都成为育体、育心、育人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