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体育教学理念 提高学生体育水平 马艳妮
更新体育教学理念 提高学生体育水平
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桥山中学 马艳妮
近年来新课标理念的渗透,使得初中体育教学工作方式迫切需要实现创新变革,以提高教学工作质量。体育课作为与国民身体素质相关的必修课程,对于提高国民整体身体素质意义重大。初中体育课不仅可以帮助初中生提高身体素质,还能帮助学生释放学习压力调节情绪状态。那么体育教师如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发挥引导作用,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强化对学生的体育训练,不断提高学生体育水平呢?下面,笔者就这个问题,结合平时的一些教学实例,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转变教学理念,激发体育学习兴趣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发现,学生之所以对体育课不感兴趣,主要有以下原因:体育课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这就使体育教学过程枯燥、乏味,无法激起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总是进行机械、死板的重复,学生也就陷入了无止境的相同体育内容的学习中,逐渐丧失了对体育的学习欲望。然而,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好动、对于新鲜事物富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所以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我们绝对不可再进行重复、相同体育内容的教授,否则体育课堂就会变得单一、乏味,学生也没有学习的兴趣,因此,在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们必须要重视它的新颖性和趣味性,才能做到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
以“快速跑”教学提问为例。在田径课中学习快速跑时,老师首先提出了“如何才能跑得更快”这个问题,在他们的练习过程中让同学们去思考,经过学生们的思考,这时就会有同学回答:跑直线就会跑得快,有的同学说步子大了就会跑得快,有的同学说步频快了就跑的快了。之后同学们会跃跃欲试各种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展开积极地练习,果然教学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另外,我们也可将游戏穿插于体育教学中,这既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也能促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发展与提高,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
二、尊重学生主体,培养学生个性发展
《新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每位学生的健康成长。这对广大体育教师提出了更多、更新、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设计教学,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既要通过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也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启发和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动机,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当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以培养学生个性发展。
例如,在教学打羽毛球过程中,我们在讲解完有关于打羽毛球的相关知识之后,不能直接地宣布解散或者直接地让学生们自由活动,这样既不能够体现体育理论知识的有效性,也不能够充分体现学生们的主体地位。因此,我们在讲解完有关的理论知识之后,应主动地询问学生们是否存在疑问,若是有存在疑问的学生,我们可以让其他已经理解了理论知识的学生充当教师的角色为这部分学生讲解有关内容,在学生们对打羽毛球的理论知识不存在问题之后,我们可以让学生们进行打羽毛球的活动。在学生们打羽毛球的过程中,他们能够充分地理解到将体育理论运用到羽毛球的知识,若是学生们在打羽毛球的过程中发现了打羽毛球的不同方法和技巧,我们应当让这部分学生讲解方法和技巧。因此,这一堂有关于打羽毛球的体育教学课堂充分发挥了学生们的主体作用,这对他们的个性化发展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的。
三、培养良好品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标,并努力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標的心理活动。意志品质强弱对一个人的行为以至一生能否有成就都有重大的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增强他们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信心,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他们各方面的发展。体育活动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反过来,体育活动又是锻炼意志的极好手段。体育教师不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且也是塑造人类形体的“工程师”。在体育教学中,我们不但要教给学生必要的运动知识、技能,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比如篮球赛、足球赛、跳绳比赛、乒乓球比赛。在比赛中我们会有各种的问题发生,这本身就是对学生的自身素质的考验。比赛前,是紧张的准备时刻,也是考验学生心理素质的时刻;比赛过程中 ,学生要不断地克服自身的困难及其他未知的困难;在比赛结束后,冠军只有一个,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应该接受。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制能力,面对困难能够冷静沉着面对,不畏缩,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从而更好的应对比赛,最终赢得比赛。
总之,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阶段,各方面的状况还稍显稚嫩。同时,这也是他们培养自己体育兴趣爱好的最好阶段,所以,教师要不断地更新体育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能够科学地去认识体育锻炼的意义与价值,从而能够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挖掘他们潜在的体育能力。丰富而富有创造性的体育教学设计,从另一方面来说,可以使教师的才华得到充分的展示,对自身的教学素养的提升,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有着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