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导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李 姣
自导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四川省苍溪县白桥镇马桑中心小学校 李 姣
落实新课标后,数学课程面临着更多的挑战,要求以学习活动作为载体,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建直观的学习环境,从而推动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有所反思,核心素养得到培育。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对自导式教学进行运用,其重点是应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支持学生未来的发展。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与背景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教育资源配备不均衡,教育质量相差大,一些中小学的课堂教学效率有待提高。传统教学方式自学少讲授多,重复作业多而针对性少,导致教学时间延长。改革课堂教学,应当立足于对自学能力培养之下进行落实,将课堂成效提升上去,从而对自导式教学进行尝试运用。
对于自导式教学来说,其主导在于教师,主体在于学生,遵循这样的基本性理念,将教师的课前和课中以及课后指导作用释放出来,使得教学质量的重心被转移到课前以及课中这两个部分之中,对学生自学予以关注,将降低课后作业量,以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
二、自导式教学的实践
就自导式教学来说,围绕着课前和课中以及课后这三个部分展开,以“教学四单”为辅助,从而使得学生的思维发展得到推进。
(一)课前精准指导,学生自主预习
教师要在《课程标准》熟练掌握的前提之下,对教材进行进一步研读,根据学生学情、知识水平,立足于教学目标之下,对教学四个方面进行设计,其一是预习指导单,其二是教学效果检测单,其三是课堂巩固练习单,其四是课后作业单。比如,在对《圆柱的体积》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应当对教学前置内容进行把握,通过对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进行回顾,对数学中转化思想的重要性加以明确,使得学生能够围绕着圆柱体积,将其变为原先学习过的有关图形体积知识,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为学生提供课前有关方法的指导,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发展内驱力,助力高效预学。
(二)课中精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阵地,对于自导式教学课堂而言,“精准”是其核心所在。在时间紧、任务重的前提下,课堂教学要达到教学目标,力争做到堂堂清。
1.关注重点,精准检测
课堂教学开始,通过电子白板展示课前预习检测单,利用5分钟左右完成检测,重点关注合格层面的学生,要确保人人过关。学生课前预习效果的高低是自导式教学实践的关键,也是对课堂教学进行推进的基础所在。
2.小组合作,精准释难
小组合作探究是自导式教学的主要形式,科学合理的分组能使学生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问题进行围绕,将小组合作模式构建起来,在此之中,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从而进一步对知识进行了解。如教学《圆的周长》,组织学生围绕“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比值有什么关系?”这一问题开展小组探究交流活动,尽可能使得学生从一步步自我学习当中得到相应的论断,从而对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进行理解。
3.学思并进,精准训练
对于课堂练习而言,是教师对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实时掌握的一个关键性方式,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课堂里的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因此,课堂练习也应当从因材施教这一原则出发,设计分层练习。基础练习是将知识、公式直接运用,起到巩固所学新知的作用,学生都能轻松过关。变式练习需要分析条件,对思路进行梳理,使得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内化,发展思维,大部分学生能准确完成。拓展训练是与综合其他知识进行应用,能使学生知识纵深发展,主要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分层练习既能照顾到后进生学习的热情,又能提高优生的积极性。
(三)课后精准辅导,学生自主作业
课堂教学的延续在于课后巩固阶段,自导式教学课后巩固阶段强调三个环节:学生对作业进行完成,教师对作业进行批改,学生再进行修订。课堂教学的延续是课后作业单,但不是繁多而费时的作业单。立足于双减这一大背景之下,教师在对作业进行布置的时候,不单单要对难度进行把控,又要控制数量,作业设计要有针对性、循序渐进,从而使得学生完善知识体系的能力得到培育。重点是要将课后作业时间降低下来,对课前预习时间进行延长,将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升上去,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真正做到为学生减负。
三、自导式教学的成效
(一)学生主体地位落实
在课堂教学之中,学生成为了主体部分,教师只是作为引导者。教师在研读教材,制作“一案四单”的过程中,思考教学过程与方法,精准备课、精准指导,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对学习和探索活动进行落实。
(二)学生学习能力增强
自导式教学课堂给学生留下了更多自主时间,学生能参与到课堂的探究、交流和讨论中。在这种动态学习中,不单单能够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还能够使得学习思维得到升华。
(三)“双减”政策落到实地
自导式教学所提倡的作业布置,由反复刷题的题海战术转变为高质量的精选题目;由繁杂的课后练习转变为循序渐进的思考,当学生的学习压力降低下来,让“双减”政策真正落到实地。
将自导式教学运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能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培养自学能力和思辨能力,对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进行构建,推动学生获得全方位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