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创新教师管理机制 提高学校办学水平 康国昌

    创新教师管理机制  提高学校办学水平

                                               山东省招远市丽湖学校    康国昌

     课改之初,大多数学校管理者在教师管理中,可能更过的关注的是教师思想和行为的变化,过于重视“静态”管理,过于重视量化考核,而忽视了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和创造性,忽视了教师成长愿景的激发。僵化的管理机制只能造就缺乏生机与活力的学校教育,长此以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难以得到进一步的提升。随着课改的逐步深入,学校的管理者在教师管理中,不仅要关注教师先进教育理念的形成和科学教育方法的掌握,还应建立与基础教育相适应的全新的教师管理机制,来确保和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实施和学校的持续发展。 

    如何创新教师管理机制,成为当前学校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对此,我建议学校管理者可以在广泛调研,深入分析学校实际的基础上,抓住教师管理的核心,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教师管理机制的创新。

          一、构建多元化动态的教师评价体系,改变过去单纯以“分数论英雄”的静态的评价方式。

          教师对课程改革的态度问题即动力问题,部分教师对改革充满顾虑。有什么样的评价标准就有什么样的现实选择,尤其是在目前这个日趋功利的社会。受现行评价机制影响,部分教师用应试的方式对待新课程,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阻碍了新课程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只有改革僵化、滞后的教师评价体系,才能为教师大胆进行新课程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氛围。必须改变以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教师的方式。教师评价的应着眼点应该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应注重评价的科学性与有效性,避免评价产生负面效应,使评价直指教师本身的成长。评价目的不是为了找出教师的优势和不足,而是为了教师自身发展。

          动态教师评价,强调学校在对教师评价时注重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诊断和反思,注重学生的意见和家长的反馈,通过多方力量的评价,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改进教学行为和提高自身修养的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格魅力。学校对教师既进行定量精确评价,又进行定性模糊评价;既进行期末的终结评价又进行过程中的发展评价;既自我评价,又教师互评,学校测评,从而构建全方位多维度的动态性教师教学评价体系。

           二、关注教师生存状态,建立促进教师成长的灵活机制,改变过去脱离教师实际僵化的培训模式。

          构建学习型的学校的关键是激发教师主动成长的动机。应此,必须通过机制创新,为教师的成长勾画美好原景,变被动受训为主动需求。

          我们原来在对教师的培训上过于强调“整体提高”“钢性推进”。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片面“钢性”的“一刀切”的管理将扼杀教师许多“灵性”。教育工作是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而教师更应具有独特的魅力和鲜明的个性色彩。因此,应推行“钢柔并济”的灵活管理制度,充分关注教师的个性发展,发掘、培养“品牌教师”。

          1、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师培训制度

          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学科的教师进行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形式的理论和实践培训。培训的内容与教师的教学紧密结合;培训的形式采用分层、分类、分组的参与式培训。在培养教师时,关注他们的个性和特点,要扬其长,挖其潜能,结合个人的兴趣爱好,培训效果将事半功倍。如:对喜爱电脑的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电子备课、远程教育、网络管理等方面培训,对课堂教学有特色的教师进行课堂艺术、赛课,名师名教课等培训,对班主任进行班务工作培训,对爱好音乐、美术、书法等教师进行专门培训,对善于总结、反思教育教学的老师进行教育科研培训……

          2、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激发内需,提高教师素质。

          “任务”即是目标,在这种方式中,既要注重目标完成,又要注意把握分寸(灵活性),合理将“任务”转化为教师本身的迫切需要,通过以奖代惩的方式,让教师变被动完成为主动积极学习提高。如:经过计算机培训的老师限时完成一堂电子备课,让有关人士界定,评为优秀教案者,给予奖励。这样,既培养了教师“学”的兴趣,又不断地提高了教师的素养。

          3、建立教师展示交流制度,提供展示平台,培养教师成就感。

          当部分教师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时,应充分合理地给其以展示的舞台,让教师通过展示,真真切切地看到自己在不断提高,也才能不断地走向一个更新的台阶。如让讲课有特色的教师参加校级、区级、市级、省级赛课,让素质全面、充满活动的教师参加区、市、省级的风采大赛,让教学技能日渐成熟的教师在大会交流教学心得,让班主任工作出色的教师畅谈班务管理……当教师看到了自己的优势时,就会“乘胜追击”,不断完善自我,从而走向“品牌”教师。同时,结合省市区“骨干教师”选拔,形成学校“品牌”教师团队,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在学校内营造教师成长的良好氛围,为年轻教师构画出美好的原景。

          三、从单纯强调常规管理转向注重实效的动态管理。

          传统的学校常规管理过分注重工作静态有序性,有利于保证学校工作的秩序。但师生员工在钢性的管理制度下为了完成其程序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结果是教师过分注重形式而忽视实效,使得教学工作过死过僵。学校在对教师进行教学常规检查时不能注重形式,应关注实效,关注教师的变化,通过检查来促使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

        我们要“从校情出发”,“以师为本”量体裁衣,力求创新而不拘泥于固有的条条框框,制定出符合学校实际、教师实际的常规管理办法,这样的管理才有其存在的价值和生命力。

        教师是学历较高,有思想、善思考的有社会责任感的群体,如果在管理中限制过多,过严,手腕过硬,就会挫伤其工作积极性,扼杀其创造力。相反,柔性的管理则为他们提供了发挥聪明才智的空间。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学生,关注工作实效。因此,明智的管理者不是自己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而是为教师创设探求问题的文化氛围。

        学校的管理只要关注了教师的生存状态,改变了教师的评价方式,注重了教师的发展,建立了与新课改相适应的常规管理模式,必将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推动学校和谐的发展。

    点击次数:116  发布日期:2023/6/8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