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做心灵的“守护人” ———后疫情时期巴中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何丽波

    做心灵的“守护人”——后疫情时期巴中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四川省巴中市第二中学    何丽波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的到来打乱了人们的生活工作以及学习,同时也让学生内心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为了解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现阶段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巴中市部分学校的中学生采取抽样方式进行线上问卷调查,问卷调査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和疫情下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等。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制定现阶段疫情下学生心理服务的相关工作。通过一系列方式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疫情给社会,群体以及个人带来的变化。同时预防异常心理行为的产生,帮助学生顺利度过疫情时期,让学生在阳光下健康茁壮成长。

    关键字:新冠肺炎疫情;心理健康状况 ;教育对策;中学生

    一、引言

    2020年1月31日世界卫生组织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coronavirus disease 2020)定义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疫情的突如其来,出现居家隔离、网课教学、家人相处时间增多等情况,对中学生而言,他们的心理和生活发生了一定改变。同时正处于青春发育阶段,呈现出情绪处于两极化,认知水平不断提高,自我内在需求更多,身心发展不成熟,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清晰等特点。同时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在心理发展理论中提出,青少年(12 ~ 20岁)是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人格健全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学生正处于该阶段[1]。有研究发现,突发性重大社会事件可能会引起人体产生一定的心理急性应激反应,它会影响人们的心理和身体健康[2] 中学生作为身心发展不成熟的庞大群体,疫情下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如何?学校如何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给予学生心理帮助?由此,为了了解学生疫情下现阶段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心理调查研究。根据调查结果制定相关对策,为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障及防治提供相关依据。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自编问卷,自编问卷共有12道题目,包括人口学基本资料(年级和性别)、疫情下的情绪状态、人际关系、学习、问题处理能力等维度。此次问卷调查通过网络方式进行,参与的人数总计人,其中男生570人、女生 610人。采用SPSS20.0进行数据描述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疫情下学生43.83%处于情绪很好,29.72%比较好的状态,整体上说明该事件对他们情绪的影响不是很大,但也可以适当的教授一些情绪调节的方法;34.58%的学生表示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明显,30.28%的表示有部分影响,需要一定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安慰;学习方面来看32.99%的学生适应能力很好,36.82%的比较能适应,学生可能需要加强自我管理,掌握一些学习技巧;人际关系来看,68.22%与父母相处非常好,62.34%与老师交流很好,65.61%与同学相处很好,疫情下,亲子关系良好,大部分学生能与父母,老师及同学很好地沟通;当出现不良表现时,40.32%的学生选择了倾诉,20.32%的学生愿意去运动,还有一部分看书放自己平静下来,学生能找到方法转移注意力,积极调节不良行为;32.52%学生表示自己容易疲劳,21.68%注意力下降,整体来看,学生对疫情的认知不清晰,担心自己是不是“阳”了而出现了有一定的躯体反应,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信息,积极乐观地看待自身的躯体变化,如果遇到明显的躯体问题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或者老师家长的帮助。

    四、对策

    (一)制定疫情下相关心理服务制度和提升教师心理健康品质

    当地教育部门制定《疫情防控心理服务工作方案》,做好疫情防控的教育宣传,具体落实到每个学校的负责人。每个学校成立疫情防控心理维护小组,建立“学校—班级—学生”三级疫情心理维护记录表,实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信息。学校组织教师学习疫情下的相关文件,开展疫情下心理维护的专题培训,为广大老师提供心理辅导技术,既增强教师自我心理健康水平,也进一步为学生提供专业性心理援助。

    (二)家校合作,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班主任可以通过班级微信群、QQ 群等开展线上家长会,帮助家长识别学生出现的异常心理行为表现,早发现早干预。班主任老师也可以为家长进行线上专题讲座“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家长”,让家长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及行为,引导家长做到行为合理合法,学会积极调整情绪,为孩子起到榜样作用。同时引导家长在疫情下合理安排学生的日常生活,开展一些有益于亲子关系的活动,缓解在疫情下可能引起的亲子矛盾,营造和谐美好的家庭氛围。

    (三)运用新媒体,开通网络心理系列活动

    通过教育部门官网、学校官网、学校微信公众号、学生 QQ 群、微信群等新媒体平台,发布疫情科学防护健康知识和心理科普小文章,掌握科学的防护知识,减少被阳的概率。学校制作以“情绪”为主题的心理微课、微讲座,讲授情绪疏导和心理减压技巧,引导学生理性看待疫情,接纳自己当下的心理变化,学会积极转化,提高自我心理免疫力,增加心理韧性,做好积极自我心理建设。同时学校开设以“正确认识自我篇,学习方法篇,亲子沟通篇”三大主题为课程大纲的线上心理课或者心理主题班会课。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明确人生方向,接纳当下的不确定性,学会积极应对、积极赋能。开通心理支持QQ 群、心理老师热线电话等,为需要心理辅导的师生和家长提供情绪疏导与心理支持。对于心理异常明显的个体可以提供专业部门的相关联系方式,及时转介,帮助师生和家长及时干预出现的心理异常问题。 

    参考文献:

    [1] Knight ZG. A proposed model of psychodynamic psychotherapy linked to Erik Erikson's eight stages of psychosocial  development[J]. Clin Psychol Psychother, 2017, 24(5): 1047- 1058. DOI: 10.1002/cpp.2066. PMID: 28124459.

    [2] 潘苗, 张三强, 周升生, 从痛快, 陶梦阳, & 韩乙丁等. (2021). 应激状态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影响因素及应对方式.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029-002).

    [3] 唐峥华, 韦波, 苏莉, 郁缪宇, 王翔南, & 覃玉宇. (2007).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心理反应问卷的编制. 现代预防医学34(21), 4050-4053.

    点击次数:125  发布日期:2023/5/7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