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现阶段农村基础教育改革的认识 陆廷禹
浅谈对现阶段农村基础教育改革的认识
贵州省平塘县通州中学 陆廷禹
农村基础教育改革虽然已进入一个较长的历史阶段,这些年,未见成效,特别是农村信息相对闭塞的教师感到手足无措,困惑、迷茫,甚至产生了反感和抵触,历年来,应试教育为主体,以应付考试为目的,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到底在改什么?这发人深思,农村基础教育应不应该改革呢? 基础教育的任务是实施农村义务教育,我认为,需要从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育管理、教学内容和方法、师资、测评师生的综合素质指标、社会环境的影响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才能逐步实现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培养思想、道德、知识、能力、身体、心理等各方面素质。
第一 转变教育观念,正确理解素质的意义
现在农村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必须重视现实国情。正确全面合理地评价教师工作,不可过分强调成绩,农村的教育改革,要将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齐抓 ,应研究农村的地域特殊性,注意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提升,特别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使他们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光是表现文化课学习成绩,各种艺术特长的表现,合作交流能力的表现等,也是个人学习素质的提高,也是在抓素质教育,也是为农村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在做努力。
第二 按照学生的个体兴趣和需要,适当调整课程结构
初中教育要着手考虑学生的个体需要,每个人的爱好、兴趣、特长千差万别,不应该统一要求文化课考试成绩评比,给老师和学生增加较大的压力,挫伤其它兴趣的发展。必须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在初中引进职业教育因素,严格落实县委县政府的“9+3”教育思想,同时顺应少部分学生的需要,在教改实践中进行多种形式的探索,将职业技术课渗透到三年初中,可在初二分流,不准备升学的学生选修职业技术课;在初三毕业后加一段时间的职业课,即发展初中后的短期实用技术培训,即使他不进入正规的中等职业学校学习3年或5年,但通过这个适合自己兴趣的有效学习,或职中的“双向选择”制度,找一份适当的工作维持一生的生活。看到效益有信心,提升内在的学习动力,发展好平塘的中等职业教育。
第三 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学校教育
教育的形式可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而在我们平塘县,工业经济比较薄弱,农村外出务工较普遍,留守儿童在有些学校可占到97%以上,家庭教育严重缺失,而社会教育往往是反面的影响效果更明显,唯一有效果的就是学校教育,中学生的这个年龄阶段是人一生中称为“最危险的”时期,可想老师们的教育负担有多重。为了突破这个教育难点,甚至有的只侧重于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这就制约了教育内部的和谐发展,不能有效地促进农村的素质教育 全面落实。因此,很有必要探索切实可行的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相结合的路子,在联系不上学生父母的时候,社区领导直接无条件参与学校教育,不能只让老师单方疲惫的徒劳。让全社会都来关心学校教育,鼎力支助学校教育,共同促进农村学校教育与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相适应的新方法,新体制。
第四 党政要加强领导,教育要进行结构调整
《中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纲要》指出,在教育发展的地区格局上,要“从各地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党政要加强领导,要把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作为落实党在农村工作中各项政策的重要措施来抓。在端正农村教育办学方向的前提下,使农村教育逐步具备地区特色,形成不同的区域发展格局;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劳动者素质的需要出发,调整教育结构,注重地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实效,实施科教兴农战略, 譬如,目前我县面临天文科普旅游建设,这个百年难遇的大好时机,我们的中职教育方向可以适当调整,体现平塘县农村特点的新的教学体系,包括制定新教学计划,调整课程设置,选择教学内容,编写新的教材等。提前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旅游接待人才,发展好我们的各类配套基础实施,包括学校教学设施,推进教学目标改革,大面积实施科教兴农教育。把教学与当地生产、生活的联系,探索把学文化和学技术结合起来的路子,我认为也是教育系统内“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平塘人民富强、经济振兴的梦想。
总之,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改革及有效实施还需要一段相当长的路要走,这中间要通过国家资金投入的加大、教师进修机会、教育资源支援等一系列手段来加快农村基础教育的步伐。同时还需要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只有农村经济发展上去了,农民对于子女的教育问题才能加大投入。避免年纪轻轻就外出打工等现象的出现。农村基础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要从两方面共同着手,为我国发展小康型新农村建设打好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