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之下,有趣的朗读作业设计 王 萍
“双减”之下,有趣的朗读作业设计
◎ 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实验小学 王 萍
学语文,朗读很重要。课堂上,我们常常让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从读中去体会,从读中想象画面,从读中领悟故事的真谛。朱自清先生指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其意义的获得一半在声音里头。可见,朗读对于学生学习语文、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是非常重要的。朗读作业就成为了小学语文作业中常见的一种作业方式。
一、课前朗读,明确要求
课前预习,必不可少的就是朗读课文,我们不能只是安排:今天回家预习,把课文读三遍。朗读要求一定要明确,首先是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其次,朗读时不加字、不漏字,注音标点符号的停顿及语气。第三,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大声的朗读课文。第四,朗读时应手捧书本,坐直身子,做到专心致志的朗读。
当朗读要求明确时,学生就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去执行,长此以往,朗读作业的有效性得到了体现。
二、课中朗读,形式多样
我们喜欢书声琅琅的语文课堂,每每听到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时,总会陶醉其中。有了有效的朗读预习,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展示就更加丰富多样,参与度也提高了许多。根据文本的不同,教学中,我们会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达到教学目标。如写景类文章往往会让学生配乐朗读、想象画面读;慷慨激昂的文章我们会师生接读、齐声诵读;人物对话较多的文章我们会分角色朗读;去感悟人物鲜明的性格时,我们会比赛读,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故事性强的文本我们还可以表演读……
有了读的基础,进行说的练习。以读促说,以说促写。在教学《匆匆》一课时,我采用了多读朗读方式,有配乐读,男女生比赛读。其中师生配合读让我印象深刻,我读“洗手的时候”,学生读“日子从水盆里过去”,我读“吃饭的时候”,学生读“日子从饭碗里过去”……读着读着,我们的眼前仿佛浮现出日子悄无声息从眼前消失的情景。读着读着,学生也能从司空见惯的生活中找到日子溜走的痕迹。于是,我追问:“阅读的时候”,学生答:“日子从书页中溜走”;“写作时”,“日子从笔尖划过”;“沉思时”,“日子从凝思中过去了”……这就是从读中生出的智慧了。
真正在语文教学中实现了有效的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理解能力、写作能力不再是一句空话。
三、朗读展示,评价跟进
有人说,每个人都需要一个舞台!为了让朗读作业真正实现朗读的价值,我有了这样的尝试。
1. 课前三分钟朗读展示。每节语文课的前三分钟,是孩子们展示的舞台。一节课一人上台诵读美文或古诗,同学评价,评选出“最佳朗读小能手”。这样的练习,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学生在评价中学到了朗读的方法,同时也养成了持之以恒把事情做好的良好品质。
2. 每周班队课举行男女生朗读擂台赛。擂台上,老师将准备的美文交给学生诵读,现场打分,评选出优秀朗读者,颁发勋章,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
3. 每学期举行一次讲故事比赛。讲故事不是背诵课文,无需一字不落,但是对语速、语气等却有一定的要求,这样的比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比赛中评选出“故事大王”,故事大王有给课文精彩片段配音的特权。这样的方式调动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综合考察了学生的朗读水平。
总之,这样的朗读作业设计,立足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实现了和“机械、无效作业”和“重复性、惩罚性作业”说再见,做到了实实在在的育人,真真正正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