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助力小学语文教学 赵 婷

       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助力小学语文教学 

     ◎    陕西省大荔县实验小学  赵 婷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面临的主体是学生,而学生本身存在个体差异性,在接收能力,认知能力等各个方面都不同,从学生的特点出发,秉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才能够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目前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精力有限,教学上顾此失彼的现象不乏多见,课堂效率不高。而信息技术的引入,能够最大限度缓解这个问题,在有限的时间内,丰富课堂内容,教师授课方式也更加多元化,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这也恰恰与因材施教的原则相符合,同时也使教学方法更加科学化、直观化。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薄弱,若在课堂上教师只是单纯口头讲述和板书就很难让学生全面理解、吸收知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让学生贴近生活,把课文中的描写真实地再现,带着他们进入自然的怀抱,接触真实的生活,让生活和自然美景陶冶他们的情操,感受作者的情感,从而进一步深入理解表现情感的语言文字。

    如《庐山的云雾》是描绘了庐山那绚丽多姿,神奇多变的景象,使学生热爱我们伟大祖国的大好河山。可是大部分同学都没有亲眼见过,尽管课文描写的非常美,尽管老师用充满感情的语言来形容,讲述,可是学生的脑海里没有这样的图画,因此兴趣不高。但如果运用多媒体来教学,多媒体可突破时空限制,把庐山的“秀丽”,云雾的“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画面一一展现在同学们眼前,并配以优美的音乐、恰当的解说,同学们顿时就被深深吸引住,特别是当多媒体展现云雾“瞬息万变”的画面时,同学们高兴的直拍手,嘴里不禁的说:“庐山的云雾真神奇呀!我恨不得马上就去庐山看看。”就这样同学们主动通过自己的感官去深刻的体会课文,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二、利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内容

    语文学科本身涉及面广,因此语文教师在授课的同时,不能受一篇课文的桎梏,致使教学内容出现局限,要尽量地让学生多涉猎东西,拓展学生知识面,扩大学生的知识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时就可以巧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促使学生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索。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不仅仅是教授字词句,分析段篇章,还要有意识地去锻炼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探究能力,促使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在教学陆游的《示儿》时,笔者就利用了信息技术。首先,笔者通过视频、图片和文字资料,向学生介绍了陆游所处时代的基本情况,让学生大概了解了陆游的生平经历。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不仅讲述了《示儿》的内容,还根据陆游的个人发展,向学生介绍了陆游的许多千古名句,如“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僵卧荒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等。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不仅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他们在课后主动上网搜索关于陆游和《示儿》的知识。于是,笔者专门抽出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己查询到的资料。这样一来,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信息技术使小学语文教学更优化,它将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资源共享等整合为一体,使小学语文教学手段,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更优化,突破难点更易。信息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语言、文字、声音、图象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从而化枯燥为生动,化静为动。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过程中的障碍就是我们教学的难点,利用信息技术,就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绕,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在教《月光曲》这一课时,采用了音乐引入,激发兴趣的方法。先用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随着音乐旋律的跳动,屏幕上出现了茫茫的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放完音乐,我赶紧问学生:“这首曲子好听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好听!”“是谁创作的呢?”“贝多芬。”曲子的旋律与刚才画面上的内容有什么联系呢?作者贝多芬先生又是怎样把它创作出来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这样的情景和设问引入,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并进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内容上来,并且学生掌握了课文的重难点,对理解课文有不小的帮助。

    四、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常常会出现教师饱含热情的讲解、学生昏昏欲睡的场景。而且,在以往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会特别注重基础语文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体验。在这样的模式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学习能力也无法提高。新课标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信息技术的出现也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实现提供了便捷条件。所以,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满足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就要从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出发,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学习模式不再单一,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   

    比如:在《大青树下的小学》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在课前搜集了有关少数民族服饰、风俗和民情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并要求学生进行了整理,在课堂上进行了展示。学生在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和生活习俗时,对我国文化的了解就加强了。而且,学生借助信息技术自学的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和提高。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完成,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加强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的结合信息技术确实能让教学活动的开展变得更加便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学习到更加丰富的内容知识,了解到更多的事物,在更加轻松有趣的环境下学习,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也能得到相应的提高,同时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教师也能从中获益,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方便自己的教学活动的开展,课前准备也不需要那么繁琐了,让学生和教师都能进行有效的互动,提升教学质量。

    点击次数:148  发布日期:2022/6/19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