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好数学的关键 ——小学数学之教学体会 张春辉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好数学的关键

    ——小学数学之教学体会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富源小学    张春辉  

    我国经典教育巨著《论语》中明确的告诉我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经典名言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但刚刚参加工作时,我对这句话还没有明显的体会,随着工作时间的推移,在实践中我才深深地感悟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学生学习和创造的动力之源,是成功的催化剂。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要真正把学生领进数学殿堂,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坚持从诱发学生的兴趣入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使之能长久下去。那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既是学习认知的过程,又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成功地解决问题。

    古人云:“趣浓劳轻,乐学不疲”。课堂上,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是完成教学目的的前提。上课开头处理得好,就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个性、心理特点精心设计课前活动或“开场白”。

    我在教学某个知识点时,非常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尽量减少机械的程序,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我经常通过一个小故事、小谜语、小动画、小游戏等情境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学习数学、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

    如:我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我设计了一首儿歌:“滴答、滴答,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请学生猜猜是什么?学生的注意力很快被吸引到学习上,学习效果极佳。

    在教学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没有列出一系列的数学让学生自己去观察、讨论,而是对学生说:“同学们,平时总是老师考你们,今天也让你们考考老师,好不好?”学生们一听,马上来了精神,异口同声地说好。于是,我想他们说:你们任意说出一个整数,我就马上判断它能不能被253整除。同学们听了都半信半疑,他们都相信考不住我,但不相信我能不经过笔算就马上能说出来,于是都想试一试。一个学生说:“58”我说“能被2整除”。一个学生说“294”我说“这个数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3整除。”同学们接二连三地说出了很多数,我都能迅速地判断出来,并经过同学们的笔算验证,都准确无误。这时同学们都感到奇怪,疑问促使学生产生好奇心,由巧妙的好奇心又转变成求知欲。于是,我因势利导地向学生说明,我是如何根据数的特征作出判断的。通过巧妙的引疑激趣使一节课有了良好的开端,并为学生创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对本课所要学习的知识充满了兴趣,从而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二、充分利用教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不易接受抽象的数学知识。如果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生动鲜明的形象之中,就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效果。

    数学是抽象的,但我们可以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把抽象变为形象,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所以教师应运用投影、动画、实验、手工制作等多种形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把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教具或实物形象地展现给学生,能帮助学生丰富想象,架起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桥梁,既可以达到理解掌握新知识,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长方体时,我组织学生一起撕面粘贴,证明长方体对应面的面积相等,拆框架比较验证长方体对应棱长度相等,再将拆散的长方体框架还其原貌。通过“撕--装”一系列操作活动,使学生在动态的教学中,个个学得既有兴趣,又能够很自然地认识和掌握了长方体的特征。由动手操作,引发思考问题,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开拓了学生的认知领域,培养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灵活性。

    三、开展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仅仅依靠课堂引导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发动学生,开放数学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自学、讨论、抢答、自我测试、课后调查等多种手段诱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充分地参与,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地探究知识,解决问题,增强学习的兴趣。

    不管哪种形式的活动,都应当抓住机会多表扬、鼓励,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满足,快乐、自豪等积极的情绪体验,特别是后进生,教师要把他们积极的情绪转化到学习上,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四、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学习乐趣

       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到数学与生活的结合点。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实践中,使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情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使他们认识到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蕴含着数学知识,这样学生就会感到数学并不抽象,就在身边,学生会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并且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会使学生产生好奇心,通过教师启发性的问题,学生会产生解决这类问题的欲望,在这种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会认真地学习,积极的探索,兴趣也就自然形成了。

       总之,我认为,学生没有良好学习兴趣的课堂不是好课堂,不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充满兴趣的教师不能算一名好教师,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充分挖掘其中的兴趣点,并有的放矢地融入教学各环节中,通过创设和谐、民主、快乐、平等的学习氛围,唤醒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中学到知识,在乐趣中掌握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点击次数:155  发布日期:2022/6/19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