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浅谈如何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教育 杨克钧

    浅谈如何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教育

    ◎    四川省广安中学实验学校    杨克钧

    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在班级管理上,有的老师花费了不少精力,却收效甚微,有的反遭到学生的反感,引发了学生的抵触情绪。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我觉得最主要的是这些老师在班级管理中忽视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学生到学校,不仅仅是来学知识的,更是来学习如何做人的。学生最好学的是知识,最不好学的是做人,也就是说老师最好教的是知识,最不好教的是做人,因此,德育便成为了一所学校、一个班级、一名老师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一、德育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
      首先,德育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让学生积极投入到班级管理过程中,还可以改善班级氛围,提升各项教育工作的落实效益,对教育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传统的班级管理只是对学生进行行为约束,没有真正服众。而德育教育下的班级管理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德育环境,让学生在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自身德育素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另外,德育教育下的班级管理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班级学习和生活,内化学生行为,对学生发展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二、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1.班主任要做好表率作用。班级的灵魂人物是班主任,班主任是德育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以及参与者。班主任必须做到以身作则,起到榜样的示范作用。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高尚富有魅力的教师人格能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效果,其身正,不令而行的管理方式能够引导学生从内心真正的接受德育思想,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所以,班主任必须对自己的人格修养提出严格的要求,不断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以良好的师德为学生树立表率,以自己的人格力量为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贡献一份力量。当然,言传身教不仅仅是语言上的华丽,也是行动上的统一,班主任要走进学生,与学生真正融为一体,这样的德育教育更扎实,更实效。

    2.培养正确的舆论和积极向上的班风。班级舆论是班级用言论等方式表达出来的多数人的意志或价值观。正确的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级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熏陶、激励的作用。在扶正压邪,奖善惩恶的过程中,舆论具有行政命令和规章制度所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因此,班内要注意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善于引导学生对班级生活中一些现象进行议论、评价,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风气。

    班风是一个班级思想意识、精神面貌、情感状态及行为趋向的集中表现。班风受舆论调节,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我十分注重培育积极的班风舆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从而为班级中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发展和成才创设一个满足个体意愿的、和谐健康的班级环境。由师生共同创造培育起来的优良班风,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这种无形的力量反过来又作为一种最稳定、最持久的激励力量,推动班级工作,激励学生振奋精神。

    3.民主制定班规班纪。俗话说“无以规矩,不成方圆”,班级是一个小集体,要让它正常有序运转,必须有一定的管理条例。魏书生说:“管理是集体的骨架”,因此,在班级管理中要结合校规校纪,联系班级实际,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班规班纪,作为学生日常行为的准绳。这套班规班纪可以让全体学生参与制定,采用民主协商的方法,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班规面前人人平等,“法”是大家制定的,对事不对人,谁违反了,都依“法”坚决执行处罚,做到让学生心服口服。这种民主参与、全员参与的管理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行起来效果的确不错,我班多次被评为校级先进班集体。 

    4.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教育处于教育的基础地位,使学生受益一生的行为习惯很多是在小学阶段养成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从小抓起,从点滴做起,必须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叶圣陶先生曾说:“习惯是从实践中培养出来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都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我校生源大多来自于农村和留守儿童,他们无论在经济生活还是在思想文化的起点都很低,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都没有养成,需要老师更多的关心与呵护,需要得到心理及行为习惯上的辅导。所以,我从抓学生的文明礼仪、卫生习惯着手,教育他们“扔一张纸片,就扔掉了你的素质;吐一口痰,就吐掉了你的尊严。”让学生明白哪些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哪些行为习惯不能养成。

    5.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集体若没有丰富的集体活动,就必然死气沉沉,缺乏活力,这将有碍于班集体的健康发展。小学生有着强烈的表现欲,他们希望通过自身的表现来展示能力和才华,获得认可与成功。因此要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有益的活动,让学生发现自己所在的班级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机勃勃的集体,为生活在这样的集体而自豪,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如“三八”妇女节、“母亲节”,号召学生开展“关心女性、孝敬母亲”的活动;在“清明节”“端午节”,可利用班会,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讲解“中国百事孝为先”及“知孝、行孝、悟孝”的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在家要用孝行实现孝心;“五一劳动节”举行“今天你休息”的主题班会;国庆节举行“我爱你,祖国”诗歌朗诵会;元旦前夕,开展大联欢活动等等。

    班级活动对于学生来说,既可以获得满足和显示,更能得到锻炼和提高。对于班主任来说,既可以发现平时难以发现的某些学生的长处;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的精神;更重要的是能获的教育的良机,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效。因此,班级活动是班主任进行德育教育的沃土。

    总之,班级管理与德育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德育教育对于班级管理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加强德育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渗透,使学生有一颗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心,班级的管理工作就会变得轻松愉快,我们就会成为一个幸福的班级管理者。

    点击次数:158  发布日期:2022/6/19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