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李明广
“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 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第三实验中学 李明广
摘要:为缓解初中生学业的重压,国家出台了“双减”的方针,以缓解初中生学业的紧张和负担,对我国的教学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新一轮教学大纲提出了加强对初中生思想品德的培育和法律意识的培育。初中是初中生法制观念的基本时期,而道德工作是道德与法治建设的关键环节,因此,在道德与法治建设方面,必须加强道德与法治建设。文章着重探讨了在“双减”大环境下,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进行全面的实践。
关键词:双减;初中;道德与法治;综合实践;活动开展
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上,老师们常常把重点放在提升学生的学业成就上,忽视了对他们的品德和法律意识的培育,而这些功利主义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当前的素质教育。另外,有些老师在讲授道德与法治课程时,仅仅把理论内容传授给他们,让他们去背诵,这与“双减”的目标相抵触。在这种背景下,学员们缺少表现和练习的时间,同时也使他们在英语教学中有一种无能为力的感觉。要真正、切实地转变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状况,必须将综合性的实践性教育纳入到实际的教育之中,抛弃过去的“功利主义”教育模式。
一、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意义
“两减”的方针是提倡减少作业和培训,使他们的学业变得容易。然而,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由于存在着大量的理论基础和不健全的师资队伍,致使道德工作十分单调、繁琐。要有效应对“双减”的需求,就需要从教学和实际出发,加强对高校的教学和训练。将道德与法治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性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摆脱“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而且还可以减少学生学习的负担,加深学生对法律和伦理的认识。在实施“双减”的大环境下,结合道德、法制等综合性实习的课堂,既可以使他们将平时所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际应用之中,也可以使他们从“读死书”的思维方式转变。总之,道德与法治教育在人们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进行综合性的实践性教育,可以很好地提高和提高初中生的全面能力和综合素养。
二、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策略
1.重视学情,优化活动目标
学情是指学习和学习的关系,它包含了学习基础、态度、兴趣爱好、学习情况和习惯等方面的内容。但在传统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教师常常忽视学情,老师们始终以提高学生的应试水平为出发点,提高应试水平,提高应试水平很关键,但老师对其学习情况不够全面,而且实施的对象也不够清晰。要做到这一点,就要重视学情,优化活动目标,深入了解学生。
要使学生的全面实习活动达到目的的最佳化,就需要将这种理念融入到道德与法治的具体课程之中。在《珍视生命》课程的编写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教育学生珍惜生命的观念,引导学生学会在艰难环境中养成保护意识;并提倡同学们始终牢记“珍视生命”的人生理念,让他们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多看、多了解人生的意义。在实施综合性实训活动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注重学情”的教学理念,牢记优化活动的教学宗旨,强化“人生价值”意识。在全面的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认知水平,设计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比如:在指导同学们进行生活的实际操作中,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生活的意义,并通过小组协作来画出他们的黑板报。一般情况下,接收、领悟能力一般不佳的同学要做板书的工作,而有知觉、有活力的同学则要负责书写、画画。另一方面,还要指导同学们注意自己的日常行为,因为在平时的生活中,有很多的地方都是关于人生的,也有很多的法则,可以让他们深刻的认识到,在生活和学业中,有很多东西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学校里,如果没有遵守规定,就会导致自身的安全无法保证,进而危及到学生和别人的生命;在学校返校时要和自己的同伴或者同伴一起散步,避免独自外出;夏天外出游玩时,也要在成年人的陪伴下进行,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所以,在《珍视生命》的综合性实践课上,老师们通过画出的“黑板”来展示自己的生活,使他们更容易认识到生活的意义。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指导学生分工合作,取长补短,共同发挥各自的优势,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形成一种自我认同和团队责任感。
2.创设情境,营造活动氛围
在实施素质教育思想和实施过程中,情景创造是新时期必不可少的一种新的课堂形式。在实施初中道德与法治的综合性实践过程中,运用各种资讯科技及教育技术,为初中生创造一个活跃、活跃的环境,让他们感受到了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和效果。
在平时的课堂上,要运用情境教学方法,创造活动情境,营造活动氛围。在《积极奉献社会》的前期教学中,老师们通过网络技术,通过网络收集了公交车乘客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座位的视频、此外,还展示了青年为老年人开门等情景素材。在正规的课堂上,老师向同学们演示了一组多媒体的视频,一个快递小哥提着沉重的行李箱,想要下楼,却没有时间按下按键,正好有一位同学从学校回来,正好看见了这个景,他二话不说就去帮忙。那名同学帮忙打了个电话,送快递的人进来,然后那个同学就帮着他找到了自己想要的那一层,等着电梯离开,那个同学这才回到了家里。同学们获得了快递小哥的赞赏,收获了帮助别人的快乐。透过这个情景展示,大部分同学都能从“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真正意义上认识到,同时也教会他们“关心别人、为社区做贡献”,并非脱离现实,只是在日常的日常活动中,体现出非凡的力量。
老师在给同学们播放“让座”的录像时,应该先问一下学生“各位学生,当您搭乘巴士时,您是否会为没有座椅的老人家或怀孕妇女而提供一个空座?”再通过播放一些教学录像给同学们,让他们了解他们在录像中的表现。在完成了“情景演示”的教育活动以后,还要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指导他们去做,而不仅仅只是喊口号、说空话。另外,关怀和协助别人也是一种很大的贡献,而在现实中,为社区服务的行为并不仅仅限于关心别人。老师要让孩子完全了解为社区服务的重要性,除了关心别人,我们还能做很多贡献,比如:保护环境,保护动物等。
在现实生活里,如果学生遇见不文明的扔垃圾和虐待动物等现象,只要有法律允许的地方,就应该阻止。
在“双减”背景下,《积极奉献社会》课程中应将情景教育法融入到课堂中,既能激发他们参与道德与法治的学习热情,又能在某种意义上促进初中生的品德修养和法制观念。有效地充实了初中生的心理状态,这将会对全面提高初中生的整体素养产生重要的作用。
3多元教学,丰富活动内容
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单纯依靠教育活动来实现教育活动,在本质上没有推动道德与法治的多元化,使整个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整体“换汤不换药”。多元的教育方法是保证课堂学习内容充实的一种主要方法。所以,在实施道德与法治的综合性实践中,应采取多样的方法,以充实和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所以,在“双减”背景下,老师们把“我热爱的工作”的话题纳入了《我的毕业季》,改变了过去由老师领导的教育观念,使学生的活动的主体性得以充分体现,同时也能提升道德与法治综合实践活动的效果。使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加充实,既可以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巩固他们的知识面。通过将比赛和比赛结合到道德与法治的综合性实习中,可以充实和提升初中生的体验。
本论文以“双减”为主线,进行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全面实践,既是对“两个减负”的回应,也是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和深化。同时,在实施全面的实践中,也体现了对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思想和新的课程方针的认同和拥护。总之,不管是在平时的教学和生活中,老师都应该积极地指导和指导他们进行全方位的实训,增强他们对“实践出真理”的认识和贯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一体化的实施,需要大家的积极参与和发掘,方能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倪科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开展法治实践活动探究[J].现代教学,2020(Z4):37-39.
[2]张惠梅.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策略[J].读写算,2018(28):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