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谢莉莉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花桥镇蒲莲小学校 谢莉莉
音乐美育,也叫“审美教育”、“美感教育”,是培养人对于自然界的美、社会生活的美和艺术作品的美的感受、鉴赏、评价、创造及爱好、情感的教育,随着音乐教育改革的深入和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音乐审美”与“相关文化”观念越来越引起音乐教师们的重视。音乐美育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其独特的功能。它既能陶冶儿童情操,丰富联想、开启智力、活跃思想,又能鼓舞士气、奋发向上,激发创造、影响世界观的形成。笔者现通过多年音乐教学实践,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就音乐教学与美的关系作以下管窥。
一、以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想象美
儿童认识事物要经过感受→重视→理解这样一个过程,只有对事物感知得越具体。才能理解得越深刻。教所以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和指导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和理解。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展开美的想象。现行小学音乐教材蕴涵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内容和素材,因此教师不要只局限于音乐知识的传授和练习,而要有意识的挖掘和利用好教材中的那些美的因素。根据教材内容充满诗情画意的特点,教师更多的选择一些直观的影象、视听教具,把课堂构建成让学生能够看到、听到、感受到是直观的、具体的、美的情境和氛围。教师再辅之以精炼的、充满激情的诗歌式的语言激励,学生美的情感一定会激发起来,达到人情入境、入理的境界。如教《我们的祖国是花园》一课,根据歌词的含义,我录制了一段祖国山美、水美,人们生活美的影象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然后组织学生结合看到的画面。进一步想象和描绘祖国大好河山和人民美好生活的情景。有的学生说:“我国有许多风景秀丽的名山,我去过庐山,它四季景色如画,夏日,满天云雾缭绕。状如云海,秋季枫叶染红山谷,如火海。我在那里游玩,如进仙境,美极了!” 还有的学生说:“我国江河纵横,我去过桂林,漓江的水最美,江水清彻见底,绿得像一块无瑕的翡翠。”学生们绘声绘色的想象和描述,不仅颂扬了祖国山河壮美秀丽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对歌词含义的真正理解。
二、在唱游学习中以美塑形
唱游是小学低年级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它包含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美,是音乐形象的反映,形体艺术的表现。每当学生感受到律动音乐的音高、音色、力度和节奏变化时,他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其自身的动作与音乐律动产生了协调一致的美感,给人带来音韵的和谐、节奏的铿锵,让你获得美的享受。所以在教学中,就要让同学们在教学中感知美,享受美。音乐教材的一些音乐以强烈的情感引起同学们共鸣,激起大家的幸福感,欢乐感。如:小学低年级唱游教材歌表演《雁儿飞》和集体舞《挤奶舞》。前者音乐旋律抒展优美、节奏相对稳定,其动作形态显得平稳、圆滑、轻柔、舒展大方,显现出学生从小要学习大雁遵守纪律,热爱集体的本质,后者音乐旋律奔放,节奏活泼、兴奋、红火热烈。其动作形态则跳跃、顿挫、轻快、情绪欢快激昂。通过上述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音乐律动作品与相应的形体动作组合的教学,无疑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感受、理解、想象、创造和演绎的广阔空间。真可谓见而有形、听而有声、声而有物、物而有景、景而有情。通过不同内容、不同形式和风格的音乐律动教学,无疑给孩子们营造了一个感受、理解、想象、创造和演绎的广阔空间。
三、在歌曲学习中以美悦情
学习唱歌和歌曲欣赏是学校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当学生对音乐作品产生强烈的情绪时,就会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境界,从而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他们的心脾。在《国歌》的学唱和欣赏中,教师联系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让学生知道它是中华民族形象的标志,并在激昂的音乐中体现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他们听着、唱着、爱国之情油然而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他们的情感得到提升,道德情操随之升华。由此不难看出,音乐与艺术的整合在这里发挥到了极致。
四、在乐曲欣赏中以美扬善
音乐以其音响的魅力,滋润着孩子的心田,陶冶着他们的情操。与此同时,教师要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在今后的作品欣赏中要多听、多想,用心去感受、去领悟乐曲所表达的音响美、音色美、配器美、和谐美和意境美,从而以美怡心。如在《摇篮曲》一课欣赏中,课前教师创设了一个与音乐作品相吻合的情景,首先拉上了窗帘,教师内接上用兰色的皱纸包起来的日光灯,发出淡淡的光亮,多媒体课件上映出星星闪烁,月亮高挂的夜空,“妈妈”在摇篮边轻轻地摇着摇篮,哄着小宝宝睡觉的画面,使学生刚步入教室立即被这一夜晚宁静的情景吸引住了,使他们产生了与音乐作品相符的情感――这样一个夜晚是美丽的,然而更美丽的是“母爱”。
五、在音乐活动中以美怡心
在教学中, 要善于抓音乐美的通性, 调动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音乐的美,这样才能让音乐欣赏课散发“美 味”。在小学音乐 欣赏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律动体验, 让学生跟随着乐曲的音乐边听边动,这样就能够充分让学生感受由音乐节奏引发的作品情绪美,从而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效果, 让他们真正进行音乐所创设的情境中。在欣赏教学中, 引导学生进行律动体验可以有以下两种形式:一是动作律动体验。如《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节奏雄壮有力,在欣赏这一曲目的过程中,笔者让学生随着音乐的节奏进行起步走和正步走,表现这首进行曲的节奏美。二是敲击律动体验。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可以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根据乐曲的节奏规律敲击相应的乐器,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敲击节奏的能力,而且可以通过敲击乐器表现乐曲的内容,培养学习积极 性。
综上所述,作为学校美育传播者的音乐教师,应该明白新世纪角色转换的道理,主动去感受、体验、观察、比较、分析,明确自己在课改中的位置,不仅要挖掘音乐教材中的美的各种因素,而且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在实践中去认识美、体验美、掌握美、表现美和创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