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浅议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以生为本” 钟荣国

    浅议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以生为本”

        四川省沐川中学校   钟荣国

    课堂教学的改革,要面向全体学生,以生为本,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把传授知识作为一种载体,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使学生的潜在能力得到开发,合作精神得到培养。全日制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2022版)在课程的根本理念中明确提出:“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的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出,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学会教学,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当代作为一个高中任课教师必须面临和思考的问题,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多年从事高中物理一线教学的经验,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实施“以生为本”的体会。

    一、处处实施关心教育

    教师要关注学生,关心学生,这是作为一名教师最基本的素养。既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状态,又要关心学生的生活质量。在学习上全方位的关心学生,既关心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成长,又关注学生心理的完善和健康。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关注学生的主动发展,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渗透在学生的生命关心中。既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又关注学生学习动机的鼓励和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要只关注和关心几个优秀学生,特别是要多关心学习困难的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成绩的进步,多鼓励少批评,多进行赏识教育。教师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的一言一行,用关爱去照亮他们求知的希望之路,用真情托起学生一个个成功的人生,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觉得教师平易近人,有亲切感、信任感、安全感,把教师作为学习上的良师益友。而教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下苦工、讲方法、学真知,形成自主学习、专注学习、高效学习的良好气氛。

    二、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一)利用语言、图片、实物、实验、音乐、视频等多种方式的媒介,创设生动的教学场境。学生身心愉快地置身在这些场景之中,就会引发情感共鸣,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愿望,教师再引导学生自主地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可以有效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教学“摩擦力”时,教师在课前准备两瓶没有开过的矿泉水,其中一瓶在瓶盖上抹上菜籽油。然后让一个强壮的男生和一个身体瘦小的女生同时上讲台,让男生拧开瓶盖上抹有菜籽油的矿泉水,女生则要求拧开瓶盖上没有抹菜籽油的那瓶矿泉水,全班同学仔细观察他(她)们的动作及面部表情,过一会,让两位同学谈感受。最后教师引导全班同学分析原因,提出问题:“为什么瓶盖抹了油和不抹油拧起来就不一样呢?”让学生进行讨论,从而引出摩擦力的概念。

    (二)积极践行问题教学。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更是思维的动力。以问题为主线引领学生主动去思考,以问题为依据安排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以及教材呈现方式的转变。学生在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的本质,转变偏差认识,形成结构化的物理知识。教师在设计问题时,给学生提出的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或者是劣构性的,设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应尽可能从日常生活现象、社会热点、知识内在联系上提出问题,使问题“贴近”学生,激发学生回答的兴趣,促发求知欲,激活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愤悱”状态,让学生通过教师引导、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等方式将问题得到圆满解决,最终形成核心知识体系,在问题的解决的过程中,既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高阶思维,同时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也得到切实有效的培养。如教学《机械能守恒定律》 这节课时,可以这样设置一系列的梯度问题:先给一个小球在自由落体的运动情境,“这个过程中物体受哪几个力?”、“有哪些力做功?”、“做功导致能量如何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任两点的机械能如何比较?”、“是否相等?”,对于这一系列难度依次增加的问题,可根据学生们平时的学习状况分别挑选对应层次的学生来回答,让他们在巩固之前所学知识的过程中也接触到了新知识,推导出新结论。然后再给出一个小球在弹簧的作用下运动的情境,也以同样的方法进行提问,让学生们结合之前的提问思考,进而引出机械能守恒定律。这样引入新知识没有采用直接灌输,而是设置“梯度”进行问题教学,既加深学生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印象与理解,也做到了让毎个学牛都能回答对应层次的问题,做到全面发展。教师课后还需整理课堂教学中生成的新问题,作为后续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研讨。

    探究“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教师主动改变、大胆创新、不断研究实践,在教学理念上不断更新,在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点击次数:67  发布日期:2022/6/19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