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四步曲 田继群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四步曲
◎ 四川省武胜县民族小学校 田继群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欲望的源泉,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探索真理、开阔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主要推动力。积极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丰富的感情基础上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因此,我们教师必须通过营造一种生动有趣的、具有吸引力的学习背景,创设一种与亲和的人际情境交融在一起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在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中,由对问题的自然想法开始探索,发挥情境的浸润功能以激发学生的探索知识的热情。
一、 创设导入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的思维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好的的开头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结合实际生活,在教学中,调动一切适宜的手段,通过多种策略,创设生动有趣的导入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一进和课堂就有乐学的欲望。例如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导入中,可以这样设计:你们知道我们人体上的许多有趣的比例吗?将拳头翻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脚下底长与身高长的比大约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很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中要将袜子在你的拳头上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如果你是一个侦察员,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以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无缘无故都是用身体的比组成的一个个有趣的比例,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这一开课为学生创设了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去。
二、 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问题是思维的火花,是放飞思维与想像的钥匙,问题的出现使学生产生一种需要,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渴求,这种渴求就是一种学习的动力,一种创新的因素,因此教师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生成。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可以这样设计:先用多媒体播放动画,边描述:同学们,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了,大地一派生机!小白兔想在这美丽的季节中搭建一座漂亮的房子,它想请同学们帮它设计一座漂亮的房子,你们愿意帮助它吗?接着演小组合作搭建房子。搭载好后,老师又提出新的问题:同学们,你们为小白兔搭了这么多漂亮的小房子,小白兔一定会很高兴的。你们愿不愿意告诉小白兔你们用了哪些形状的物体搭建的房子?这时学生争先恐后,热情高涨地说出了自己所用的各种物体。老师接着又提出新的问题:请你们挑挑一个喜欢的物体,看一看、摸一摸它的每个面,你有什么感觉?……这些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在玩乐中掌握了新知识。
三、 创设探索情境,升华学生的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便没有数学的发展。数学学习中最可贵的就是培养学生探索的意识和能力,探索可以说是知识创新的先导。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探索的过程,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凭借生活经验去主动探索发现,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圆的认识”中,教师先提出: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圆,它有什么作用?接着说:看来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同时让学生欣赏圆形的十字路口大转盘课件,并部:你们能想到什么?……接着说:这么大的圆能用圆规画吗?那当时修建这个大转盘时工人叔叔是用什么办法呢?……同学们,咱们从数学的角度来研究圆吧。这时教师给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探究工具,让学生分组动手探究圆的有关特点,这个环节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在趣中悟,乐中学。通过动手,讨论后,学生探索出了圆面积的有关特点,这时教师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明确探究中的是与非,加深对圆面积的特点的认识。教师设计的这个探索过程逐步深化,使学生始终处于活跃的氛围中。
四、创设成功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个人十都有成功的欲望做什么事都希望自己成功。小学生就具有这种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具有自我发展、自我表现的心理需要。“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一步求得成功的努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充分利用成就驱动作用,引导学生经过紧张的智力活动去完成学习任务,取得成功,经常地受到种种成功的激励,满足其争强好胜的心理,能使学生相信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对数学更感兴趣。例如:在教学“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征”时,教师先让学生随意说出一些分数来考老师,如:5/6,7/25,13/18,13/36 , 教师很快判断出能否化成有限小数,正当学生觉得奇怪时,教师告诉学生,只要掌握了规律才能很快判断,按着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分数,再让学生思考 13/18,13/36 , 分子都是13,为什么一个能化成有限小数,另一个却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当学生疑惑不解时,教师启发学生试着把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学生由此发现了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征,正当学生因成功而兴奋这时,教师又不失时机地指出 8/18 与9/18,为什么分母同时是18,化成小数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在刚才获得成功的激励下,学生的思维更积极,很快就能发现:要很快判断出一个最简分数。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因解决问题成功而生趣,因不断获得成功而更有信心,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既发展了能力,又能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举我们作为数学教师,必须要把实施情境教学,让学生在快乐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作为基本要求。唯有这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我们的数学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动,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乐而忘返,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