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示范•迁移:“批注法阅读”的策略研究 季 春

    示范·迁移:“批注法阅读”的策略研究

                     ◎    浙江省桐庐县徐凝小学  季  春

    摘要:统编版语文教材在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集中编排了批注法阅读的学习。笔者认为,既然是一种阅读方法,它就必须在集中学习之后,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不断加以重现与运用。本文着重阐述了笔者在批注法阅读中运用“示范”“迁移”这两个实施策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

    关键词:示范;迁移;批注法阅读;策略

    一、“批注法阅读”的基本内涵

    (一)“批注法阅读”的价值分析

    批注法阅读是指学生在阅读文本时,自主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储备,一边读一边圈画,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感,与文本进行直接对话的思维动态过程。从阅读的角度分析,批注法阅读主要有以下三种价值:

    1.从外显到内动:驱动阅读内需。

    批注法阅读注重学生个性化的自读自悟,学生在阅读时对文本内容、文本语言、文本情感等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批注,批注法阅读的过程是回环反复式的,大体包括自主读文本、产生感悟并批注、生成阅读期待、再读文本探究等几个阶段,这种阅读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驱动阅读内需。

    2.从单一到多维:优化多重对话。

    批注法阅读的特点在于学习活动中放手让学生与未经研读的文本直接对话,能克服间接对话的弊端,促进个性化解读的生成,特别是全班的批注交流可以优化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多个维度的多重对话。

    3.从表层到深层:培养发散思维。独立思维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元素,批注法阅读能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质疑、联想、推断、感悟,促使自己打破思维常规,实现文本意义的理解与再创造,提升思维深度,提高自我的发散思维能力。

    (二)“批注法阅读”的呈现形式

    批注法阅读是指学生在阅读时用各类符号标注段落序号、词句重点、自身疑惑,或在合适位置用文字写下词句的赏析、人物的评价、自己的感悟等。具体的呈现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1.标注式批注。主要是学生阅读时的常规标注,符号此类批注的主要呈现方式,多用于预习的阶段。

    2.质疑式批注。《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第二学段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统编教科书四上《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这一课就是重点让学生学习质疑式批注。

    3.感悟式批注。统编教科书四上的《陀螺》一课,重点让学生学写感悟式批注,要求在体会比较深刻的地方作批注,让学生调动自己的经历、情感体验等如实写下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以下是笔者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说明批注法阅读呈现形式和价值的相互关系:





    lQDPDhrgWwGpgmPNCbjNDa2w60mx_dsiXBoBnNOqMsA-AA_3501_2488

     


     

     

     

     

     

     

     

     

     


    二、“批注法阅读”的实施策略

    笔者认为,批注法阅读既然是一种阅读方法,就必须在阅读中加强指导,不断实践,借助各类学习载体迁移运用,才能真正掌握其要领,并逐渐形成一种阅读能力,养成一种阅读的良好习惯。以下笔者从两个方面来阐述“批注法阅读”的实施策略。

    策略一:批注示范,强化“批注法阅读”

    按照统编版语文教科书的批注法阅读学习编排,在四上第六单元集中学习批注法阅读。之后,我们要在阅读教学中不断地重现批注示范,让学生在大量的示范性批注接触中进一步强化批注法阅读的学习。

    1.单元课文中的批注示范:指向阅读

    统编版语文教科书在四上集中学习批注法之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批注法,在五六年级编排了两次示范性批注。

    如何用好这些示范批注呢?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下面的学习流程:





     


     

     

     

     


    通过这样的的学习流程,学生再次亲历批注法的学习过程,这就是批注法学习迁移与运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上述的两处批注示范安排都指向文本的阅读,重在利用文本呈现的批注,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阅读。

    2.习作例文中的批注示范:指向表达

    统编版语文教科书强调语言表达能力,从三年级开始每册都安排一个习作单元,每个单元都安排一到两篇习作例文,每篇习作例文都围绕习作训练点呈现各种批注。这些批注以质疑、感悟、总结地形式展示习作学习要点,为的就是减少学生的习作畏难情绪,帮助学生知道写什么,怎么写。

    策略二:迁移运用,学会“批注法阅读”

    统编语文教科书在编排时,为了更好地落实语文要素,往往将学习内容呈现序列化。笔者根据统编语文教科书的编排特点,在实践中指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迁移运用批注法阅读。

    1.合课后习题,引导运用“批注法”

    统编版语文教科书在课后练习的编排上较以往版本的教科书有很大改变,训练的目标指向更清晰,具有整体设计、有序发展的特点。正确解读课后练习并加以有效运用,可以切实落实语文要素,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笔者在实践中,发现以课后习题为载体,在批注引领下制作预习单,设计课堂核心语文活动,可以让语文课堂更加灵动、扎实、有效。

    以《开国大典》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我设计了这样的预习单:

    预习单

    任务一:朗读课文,努力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任务二: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尝试用简洁的语言写在相关内容的边上空白处。

    任务三:结合课后习题3,画出三个句子,体会字里行间传达出的热烈、庄严的气氛,在旁边作批注。

    这份预习中的任务二和三分别结合了课后习题二和三,同时都引导学生在完成预习任务时要运用批注法进行阅读。任务二要学生运用归纳式批注,任务三则要学生进行感悟式批注。

    2.借助拓展阅读自主运用“批注法”

    作为阅读的重要方法之一,批注必须要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去,让学生在更为海量的课外阅读中运用批注、内化方法、养成习惯。笔者在实践中每教学完一篇课文,就会布置学生在《同步阅读》中确定一篇相应的文章让学生作批注,力求和单元的语文要素紧密融合,并组织学生对自己所作的批注进行相互交流,教师在鼓励的基础上予以适当的指导。

    三、批注法阅读的实施成效

        1.有效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素养。在交流、评价阅读批注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高阶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2.科学构架了阅读的批注体系。批注法阅读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我们语文教师需要进行长远的规划,运用完善的批注体系,才能达成预定目标。





    1637133862495_3AD06B12-6D6C-406c-8CF2-89BAA620C070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方法得当,坚持不懈地正确引导,就一定能让批注成为学生阅读的好帮手,促使学生更加自主地参与阅读、参与感受,用心去和文本对话,用心去理解和感悟,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刘金霞.小学高年级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策略.[J].基础教育. 2020(1)

    [2]项瑞.统编版教材“批注”的分析与教学[J].教学与管理.2020.(2)

    [3]项瑞.统编版教材课后习题的深入解读与有效运用[J].小学语文.2020.(7-8)

    [4]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点击次数:62  发布日期:2022/6/19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