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与策略 吴玉瑾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与策略

    ◎    广西贺州市前进路小学     吴玉瑾 

    摘要:小学语文学习阶段,教师应该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在教学环节忽视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没有认识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一些教师虽然开展了阅读教学,但是开展的范围非常小,因此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措施,旨在不断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 ;方法策略

    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的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生涯中非常重要的学科,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应该给予重视。

    目前,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现状 不容乐观,许多教师对阅读能力培养的认识不够: 在新课标的不断改革下,虽然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是难以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 ,在教学环节中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对于阅读教学开展的范围比较小。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受到课时的限制,很多教师依然把时间都花费在教材上知识的教学中,很好引进课外的内容,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很难提高。

    小学阶段是学生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时期,此时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时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教师更应该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出更高的重视,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立足语文教材,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小学语文教材是语文阅读的重要依据,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平台。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生活教学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教师要在生活中注重利用对语文教学内容有用的素材,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更好的发现语文教材的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穿透语文文本去了解生活,去观察生活,去感受生活。比如,《春天来了》这篇文章描述了春天到来的时候各种生命的活动,周围环境发生的众多的变化,由此来告诉人们春天到了。我在教学这一课的内容时,在上课之前问同学们以下的问题:你们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呢?你们喜欢春天吗?你们认为春天来了可以做哪些事呢?通过这些问题的提问,可以更好的调节班级内的上课氛围,让学生在一个愉快的班级内接受教师传授的教学知识。课后还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把自己眼中的春天用画笔描绘出来,这样能够让学生对春天充满更多的好奇。那么在以后的生活中学生就会更加的注重观察生活,由此就达到了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生活化教学的目的。

    二、全面接触文本,深化生本对话

    我国唐代诗人白居易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理论。这一理论说明,对文本的理解不是孤立的。因此,在基于生本对话视角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接触文本,通过充分的自主预习,使其全面把握文本的相关信息,包括写作背景、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心路历程和创作风格等,为阅读学习作好铺垫。这样才能够深化生本对话,使学生从作者的角度解读文本,提升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效率基于生本对话视角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突出生本对话,但这并不意味着唯“生本对话”。教师要积极推动多元互动,促进阅读教学中的生本对话,构建真正意义上的生本对话。具体来说,在基于生本对话视角的阅读教学中,积极推动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推动学生之间的对话,使不同的学习主体对文本产生思维的碰撞。例如,《三顾茅庐》这篇课文塑造了一系列的人物群谱,人物形象又各不相同,因而要深入把握文本的人物形象存在一定的难度。为此,笔者组织学生进行表演,模拟刘备、关羽、张飞等角色,推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对话。在此基础上,笔者组织学生对“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进行补白,模拟人物的动作、神态和心理等。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合作表演,深化了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并且通过补白,激发了其想象力与创造力。

    三、巧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教材的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这种情景教学的方式能够更好的将学生引领到语文内容学习中,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语文内容,提升语文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应该在备课的过程中,对教学情境进行精心的设计与巧妙的安排,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教材内容。比如,在课文《风娃娃》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课文内容,把故事的主人公“风娃娃”巧妙地引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通过风娃娃的“求助信”,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展开合作研究,在充分研读感悟、师生交流的基础上和风娃娃对话,帮助风娃娃。最后通过风娃娃的“表扬信”,给予学生鼓励,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同时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因此,通过课堂上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学生就会对更多地方的风土人情有所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让学生的视野不局限在简单的课堂之中,而是透过教材了解到了更多地方的人文特征。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有将自己的目光放得更加的长远,才能更好的进行语文教学工作,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益,推动语文教学发展。

    四、教给阅读方法,具体指导阅读

    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决定了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有明确而具体的指导。首先要指导学生的预习。让学生明白预习是培养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低年段的学生不会预习,教师就要把预习当做一门课带到课堂上,一步步的指导学生上好预习课,第一步要读熟课文,解决课文中不认识的字词,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二步要边读边想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比较准确的说出来;第三步可以进一步借助词典,理解词句。通过这三步比较完整的预习方法的指导,再加上四、五篇课文的重复训练,学生会逐渐归纳出适合自己的预习方法,从而独立完成。随着年段的提高,阅读内容越来越丰富,训练的项目也要相应提高。在上述训练的基础上,给学生布置方向性预习提纲,让学生遵循原则,使预习由扶向放过渡。学生课前的预习越充分,课堂教学效果就月事半功倍。从而节省出大量的时间进行大量的阅读。而且学生通过预习,掌握了方法,提高了自学能力,也为阅读开了一个好头。其次对于精讲课文要有计划的进行教学。阅读教材都是按照单元分组的形式编写的。教学时,要抓住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以精读带略读,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有重点、有计划地训练学生,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因此,精讲课文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了,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都要靠精讲课文来实现。一些文质兼优的课文片断,在老师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范读下,可以把文字情绪转化为情感,在轻重缓急和抑扬顿挫中表达出来。学生或是被吸引,或是有所感悟,为学习树立了良好的榜样,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智慧的启迪、情感的熏陶。

    五、重视课外拓展延伸,培养阅读兴趣

    在中国文学中,名篇名著不胜枚举,在教学大纲与要求之外,让学生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需要广泛的阅读,丰富教学内容与重视课外阅读无疑是有效的手段。在教学大纲之外,适当的进行课堂教学的内容拓展,有针对性与选择性的内容拓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重视课外阅读,不仅仅是为学生提供一些阅读目录与要求,有效的评价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如此,才能让学生也真正重视课外阅读。阅读能力的提高一定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仅仅通过课本里几十篇课文有些天方夜谭。我们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去课外主动寻找读物阅读的兴趣。在教学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也无法及时作答,反而是学生间可以把疑问解决。教师在教《蜘蛛的网》时,有个学生提出问题:“蜘蛛的网能粘住小飞虫,甲虫等等,它自己却不会粘住,是什么原因?”教师一时没有想到学生会提出这个问题,但是马上随机应变,发动学生,说:“你们想想吧!看谁能想出来?”有个学生回答说:“因为蜘蛛身上有油,所以粘不住。”教师接着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答:“我在《动脑筋爷爷》那本书上看到的。”这就是一个课外阅读的成功示范。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用词准确,旁征博引,可见,学生是在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因此,激励学生广泛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本方法。平时,教师也要为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读物,启发学生运用教学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学生的广泛阅读,必能丰富知识,开拓思路,成为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好方法。

    总之,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需要循序渐进,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是最关键的。对于小学生而言,各方面的能力都处于发展中,就其特点而言,由简及难、循序渐进才能使其保持良好的阅读兴趣。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将保持学生阅读兴趣也做为教学的重点,应采用多种方法与策略让学生保持一定程度的阅读兴趣。教学要有策略性,评价要注重激励作用,只有如此,才符合阅读能力培养与提升的长期性特点。

    参考文献:

    [1]丘聪雄.阅读教学中构建文本生本多元对话平台[J].华夏教师,2015(6).

    [2]冒文娟.让“对话”在语文课堂中焕发生命的精彩[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4(7).

    [3]刘燕鹏.智慧与激情共飞扬——论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对话”[J].考试周刊,2009(8).

    [4]陈惠治.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3,24(5).

    [5]云海英.浅析在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思考[J].教育,2016,14(6).

    点击次数:153  发布日期:2022/6/19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