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聚焦主题 设问驱动 ——小学语文教学中聚焦单元主题设问举隅 卢永璐

    聚焦主题   设问驱动

    ——小学语文教学中聚焦单元主题设问举隅

    ◎    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教师进修学校  卢永璐

    摘  要:为了让学生多读思议练提高语文素养,驱动性问题的设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本文例举了根据“预测和猜想”、结合“人物描写”方法、聚焦关键句进行问题设计,以驱动学生主动学习,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问题驱动;驱动性问题设计;聚焦单元主题

    众所周知,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按照“主题”来组织单元的设计已成为语文教科书编排的一个新取向,而这种设计对我们教师的教学来说其实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不仅要求我们围绕单元主题,认真开展课前及课后的指导阅读,更要求我们深研教材,精心设问,以驱动性问题推进堂课,启发学生主动探究、深入思考,使学生在不断发现和解决疑难中获得新认知,产生成功体验,从而激发积极主动阅读的愿景,进而提高语文素养。

    那么,应该如何设计“好问题”去驱动整个课堂,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更高效呢?下面,就我县所进行的题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驱动性问题设计研究》的市级课题研究成果之聚焦单元主题进行设计这方面来分享我们的探究所获。

    一、根据“预测和猜想”这一主题设计问题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主题是“预测和猜想”,既要训练学生用“预测和猜想”的方法读故事,又要用“预测和猜想”的方法写故事。所以在教学课文时,紧扣单元主话题设计系列问题驱动学生用饱满的热情读故事,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在此,以《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为例,给大家呈现教学中两个片段的驱动性问题设计:

    (一)根据题目预测内容

    初读课题之后,我们随即便可以这样提问:

    从刚才的图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老屋窗户是黑窟窿,门板破了个洞。可是题目居然是“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谁来大胆预测一下,这是为什么?

    生:也许是有人将老屋修好了吧!

    生:也许是老屋被施了魔法吧!

    生:也许是谁请求老屋不要倒下,他们需要老屋帮助它们吧。

    师:到底你们谁的预测更接近故事本身呢?我们接着读故事。

    由此可见,基于课题的一轮预测已经成功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他们的预测有的基于生活经验,有的基于阅读经验,有的基于文本描写。这说明根据题目设计的预测这一问题有效地驱动了学生的学习。

    (二)结合重点片段进行预测

    我们聚焦这个片段来讲:

    “等等,老屋!”一个小小的声音在它门前响起,“再过一个晚上,行吗?今天晚上有暴风雨,我找不到一个安心睡觉的地方。” 老屋低下头,把老花的眼睛使劲往前凑:“哦,是小猫啊!……”

    A.看看,这段文字讲述的是谁干什么呢?

    B.请你们预测一下老屋会答应小猫的请求吗?请说出你预测的依据。

    学生1:我们依据插图中老屋慈祥、温和的表情可以预测老屋会帮助小猫。

    学生2:从文字上看,“今天晚上有暴风雨,我找不到一个安心睡觉的地方。”小猫的处境这么可怜,慈祥、温和的老屋怎能袖手旁观呢?

    学生3:从题目来看,《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始终都没有倒下,说明它不倒下是有原因的,也许正是为了帮助小猫这样的小动物,才不倒的。

    可见, 问题B“请预测一下老屋会答应小猫的请求吗?请说书你预测的依据。”这一问题让学生大胆预测主人公后面的作为,是十分受学生喜欢的,一个问题很好地驱动了学生去预测,去猜想,去思考,将文本内容在自己的脑袋里面先进行自我构建,这真是所谓的“一石激起千层浪”。进行故事类的教学,都可以用这种方法驱动学生学习。

    二、结合“人物描写”方法设计问题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临死前的严监生》等几篇课文的主题是通过人物描写刻画人物特点。那么,我们在教学这几篇课文时,就可以紧扣“人物描写”这一话题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探究人物特点的主动性。

    案例:《“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这一课,用了非常细腻传神的语言来描写王熙凤雍容华贵的外貌,彰显她在贾府的权势和地位,也用了生动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她放诞无礼、阿谀奉承、见风使舵性格放纵、不拘小节、泼辣张狂等个性。因此,我们可以这样提问:

    A.通过初读课文,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王熙凤?

    生:我看到了一个美丽的贵妇人,她口齿伶俐、喜欢使权弄势、炫耀特权和地位。

    B.请你默读课文,用波浪线在文中勾出王熙凤的外貌描写,用横线勾出王熙凤的语言描写,用双横线勾出王熙凤的动作描写;并在句子旁边批注人物性格特点。

    在此环节中, 问题A驱动学生根据初读印象,努力搜索关键词评价人物,这是一种粗浅的认知。问题B这个学习要求虽然不是以发问的形式出现,可是它以方法的形式驱动了学生进行深度的研创学习,也是驱动性问题的一种表现形式。

    三、聚焦关键句设计问题

    聚焦关键句进行驱动性问题设计这种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具有普适性。在此,我们仅例举几篇课文的问题设计。

    案例1   《富饶的西沙群岛》

    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西沙群岛是南海上的一群岛屿,是我国的海防前哨。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这句话是全文中心句,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驱动学生进行自学探究:

    西沙群岛的风景有多么优美?(请用波浪线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那里的物产有多么丰富?(请用横线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这样,学生对于自己要完成的任务了然于胸,能很快进入自学角色。

    案例2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执教过这篇课文的老师大多都会锁定这一句:

    “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我们设计的问题可以是:“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欣赏到‘奇丽的景色’,从哪里可以感受到“奇特的民族”?请用波浪线勾出相关句子来说明理由。

    案例3  《海滨小城》

    这一课的中心句在文末:

    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

    我们的问题可以设计为: “哪些地方写出了海滨小城的美?请用波浪线勾出相关句子体会。哪些地方写出了海滨小城的整洁?请用横线勾出相关句子体会。”

    案例4   《赵州桥》

    此文第三自然段开头是: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这句话里面的“坚固、美观”高度聚焦了赵州桥的特点。那我们可以这样来引领学生学习:

    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赵州桥的坚固和美观?请默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

    又如: 《海底世界》一课可以结合末段设计问题:为什么说“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请结合课文中的相关段落进行体会。

    ……

    综上所述,驱动性问题的设计不只是我们平时常采用的从文本内容入手进行设计,还可以聚焦单元主题进行设计,这也是基于我县教师在课题研究的教学实践中进行的粗浅的归纳。当然,驱动性问题设计应该还有更完备的策略,更广阔的空间,有待我们去发现,去思考,去提炼!

    参考文献

    [1]周静.基于问题驱动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初探[J]

    [2]《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020版》

    [3]《部编版 小学语文教材》

    点击次数:179  发布日期:2022/6/19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