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与教师的专业成长 王顺章
教学反思与教师的专业成长
◎ 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实验初级中学 王顺章
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教学反思是一个教师走向专业成功的必由之路。
回首这35年的教学历程,与学生在一起,我总的感觉是非常的快乐!同时也感到要教好历史这门学科,应特别注重教学反思。
“教然后知困。”教师在历史新课改中时常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激发教师终身学习,促成自己的专业发展。以下是我在历史新课改中进行教学反思的真实故事及点滴体会。
教学内容是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为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我设计了一道题:搜集春秋时期的成语故事。同时提醒学生可以看教材,看课外书籍,查字典。教室里一下子炸开了锅,很多学生跃跃欲试。
学生甲:我看过《上下五千年》这本书,书中记载春秋时期,刚做国君的楚庄王胸无大志,有个名叫伍举的大臣让他猜个谜,说:“楚国山上,有一只大鸟,身披五彩,样子挺神气。可是一停三年,不飞也不叫,这是什么鸟?”楚庄王说:“这可不是普通的鸟,这种鸟,不飞则已,一飞将要冲天;不鸣则已,一鸣将要惊人。你去吧,我已经明白了。”学生掌声一片。
学生乙:春秋时期,重耳(即后来的晋文公)在晋国内乱逃亡在外时,曾受到赵王的殷勤接待。重耳当时许诺若能回到晋国为君,一旦晋赵交战,晋军退避三舍以示报答。
我很满意学生的表现,同时也注意到一向不爱作声的学生乙犯了一个小错误:应该是重耳受到楚王的殷勤接待,而不是赵王。但我不忍心泼冷水,也就鼓励性地说了声:“你真不错。”并未纠正他的错误。
在回办公室的路上,我总想着那样处理不对劲儿。自从实施新课改以来,特别是在目前公开课的课堂上充满着“你真不错!”“你能行!”“你真棒!”等表扬的话语,虽然这些语言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鼓励,但过度的、甚至不切实际的表扬给孩子带来的就完全是好处吗?我的处理方式,让学生接受了错误的知识。作为教师,这是一个不小的错误。
教学反思毕竟是以教学水平的提高为其归宿的,这种循环往复的反思过程带来教师自身反思水平的提高,也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所裨益。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只有运用头脑真正地反思,才会有我们教师自身的发展,才会有学生的发展。教师在上每节课时,都会有自己的感受,或愉悦、或平淡、或痛苦、或气愤,在这不同的情绪中,往往蕴藏着宝贵的经验教训。
有一次,我在给学生上完历史课后,感觉非常惬意与喜悦,因为平时上课不听讲、很爱说话的两位同学居然在那节课上从始至终保持积极状态,后来,我仔细回忆每个细节,不禁豁然开朗。课前,我走进教室,对学生说:“哪位同学帮老师把图片准备好?”小明和小华就不约而同主动去做了。我在课上对他们热爱劳动和乐于助人进行了表扬,其他同学报以鼓励的掌声,他们脸上洋溢着被肯定的自豪感,那堂历史课上的表现与以往也就大相径庭了。他们聚精会神的听讲,争先恐后的发言,面红耳赤的讨论。针对他们的变化,课堂上共响起5次掌声,它缓解课堂的紧张气氛,就像润滑剂一样,使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使学生感觉像做游戏一样,在愉快中获得了知识。寻找闪光点真诚赞美、赏识激励,这一条作为宝贵的工作经验被我收入行囊,并在以后的工作中运用,成效很大。
还有一次在上课时,我有意识地贯彻新课标,上了一节以“讨论”和“学生编演课本剧”为主线的历史课。课前,由于我做了充分的备课和精心的课堂设计,所以我满怀信心地走进了课堂,谁知那堂课上得乱七八糟,课堂秩序混乱不堪,课本剧的节目还没上演就草草收场……从讲台上我灰头土脸地下来之后,在反思记录上我这样写到:“这节课我耗费的精力最多,但却上得最失败,究竟是为什么呢?”我百思不得其解,不得不请教班上的几位同学,他们告诉我说:“老师,分组讨论可有学问了,首先,你得选一个有威信、有震撼力的组长;其次,不能自由结组,平时混得不错的哥们儿、姐们儿坐在一起,可不就只剩下谈天说地了!”我恍然大悟,此后,在课堂组织的问题上,我更加注意细节问题,把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尽可能想周全……我想,我的这一进步,不得不归功于课堂反思的驱动力。
现在的学生接受的思想多元化了,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电影、电视、书刊、网络等。因此获取的知识是多样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他们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识可谓五花八门。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历史知识。他们憧憬未来,关注现实,经常对现实的问题要问个为什么,却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就使他们想象力丰富,思维能力具有极大的广阔性。这又给当前的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历史老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为了适应当前教育形势的发展,使自己尽快的成长、成熟起来,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促使自己的专业成长。
一、通过学生进行教学反思
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如果有的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突然表现异常,那肯定是教学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例如,我在上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一课时,让学生对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进行讨论并选几名代表进行发言,有位同学平时对历史很感兴趣,思维活跃,发言踊跃,但那节课却显得比较沉默,课后我主动与他进行交流。他说,他对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不理解,因为他对当时的英国历史知识缺乏了解,随后我对导入新课这个环节进行了反思。
二、通过教师本身进行教学反思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历史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的时间比较多,但教师必要的引导,适当的点评,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教师在引导、点评时不流畅,时常卡壳,使得学生满腹疑虑,这就意味着教师对待课堂的准备肯定不充分,也就不得不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
三、通过请同事或专家听评自己的课来进行反思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如果教师对自己的历史课作了精心准备,上课时得心应手,往往很难觉察出自己还存在着什么不足,但如果请同事或教学专家来听课以后,总是能找到自己还需改进的地方。
四、通过阅读教育专著和教学文献来进行教学反思
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老师。经常阅读中外教育专著和优秀的教学案例,从中吸取营养并经常与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进行对比,不断反思,不断丰富,不断提高。
总之,在多年的历史教学实践中,我从未间断过写教学反思。尤其在历史新课改中坚持教学反思,使我思有所获。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然之路。没有先进的理念,就想不远;没有具体的操作,就走不顺;没有深刻的反思,就走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