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心理、行为及特点透析 李富军
初中生心理、行为及特点透析
◎ 四川省 冕宁县第二中学 李富军
近年来,学生心理教育问题越来越引起各教育部门、教育单位、教育机构的重视。从大量的调查资料发现,中学生的心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心理承受能力差,遇到挫折和困难走极端。二是少男少女的性困惑,严重影响身心健康。三是诱发错罪行为。四是家庭教育中存在着缺陷。五是学生自身也存在着自我教育的主动性,适应意识差,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所以对教育者来说,迫在眉睫的现状要求我们随时掌握中学生的心理、行为以及心理障碍,使他们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
初中阶段是个体从儿童向青年过渡时期。初中生具有半幼稚半成人的特点,这个年龄阶段是他们身心发展的突变时期,不论在生理方面还是在心理方面都存在着不少特殊的矛盾。本人由于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通过对学生的观察、了解、调查。发现初中学生最突出的矛盾是:渴望独立自主与成人管教的矛盾;个人活动的欲望与集体行为的矛盾;个人活动能量大与认识水平低的矛盾。具体的表现和教育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初中阶段的学生在班集体里的活动不需要老师的具体细致、事必躬亲的指导,可以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通过班委会和班干部的领导,独立、主动、积极地参与班级活动,并在活动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作为教育者应该给他们锻炼的机会。
2、初中学生可以担任一定的社会工作,在完成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和锻炼自己许多良好的个性品质。如同学友谊感、工作责任感和义务感等。教育者应该针对这些特点,采取正确的态度和良好的措施,尊重他们合理的建议和要求,有事情要同他们商量,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但是又不能把他们当成成熟青年看待,要给予关心和正确指导,使他们的依赖性和冲动性逐渐消失,使他们的独立性和自觉性得到发展。要循循善诱、因势利导,逐步培养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和对人有礼貌的品德。因为他们在心理上会产生许多矛盾,即情绪方面极不稳定、转化迅速、变化多端,行为上出现生机勃勃和超出寻常的敏感,容易突变。
3、初中学生观察人和事的自觉性逐步增强,精确性日益提高。所以在教育过程中,应该不断提高观察力,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4、初中生的意识记忆开始占优势,抽象思维开始占主要地位,判断和推理比较周密,理解能力明显提高;同时他们的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不成熟,具有片面性和表面性。有时他们在论据不足的情况下,固执己见、怀疑一切。在考虑问题时易犯绝对化的错误;对人和事有偏激的状况。在教育过程中,有些学生会听不进去,你可以耐心的等待,当他受到挫折后,就会后悔当初没有听您的话,同时也许会感谢您、这样也许您的教诲他会加倍注意。
5、初中生自我意识增强,“成人感”突出。他们会在任何场合中表现自己;有时难免会出现一些冒险性为。作为教育者,对他们要恰如其分地评价。教育他们学会观察、学会全面地看待别人和自己、学会辩证地分析问题,逐步引导他们自觉、主动地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还要引导、启发他们用恰当地话语和行为在恰当的场合表现自己,这样会增强和培养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6、初中生的理想不够稳定,容易受外界影响,情景性较大。他喜爱某些不重要的特点。进行模仿,错把粗鲁当勇敢。作为教育者,要帮助他们选择理想范例,认识理想人物的高贵品质。指导他们用理想范例来进行作为修养,把理想变成现实,把理想人物的高贵品质逐步转化为自己稳定的个性品质。
7、初中生过早地进入“早恋”,据调查资料统计,我国初中阶段具有早恋现象的人数占初中学生人数的30%,追究其根源与背景,是由于他们进入初中阶段后,面临青春期的各种变化特征而对异性产生浓厚的兴趣,加之社会上许多不健康因素的影响,作为教育者,要正确地进行指导,不定期的开展心理讲座,使他们正确的认识“青春期”。正确地对待异性。
8、初中学生一部分具有自卑心理,由于缺乏知识和经验,对自身与社会环境关系缺乏认识而产生己不如人,自己无用,没有能力等等自卑心理,导致许多学生具有忧郁症和退缩行为。作为教育者,要指导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要对自身条件客观的评价,让优点遮盖缺点;对自身的成败要有客观态度,要教育他们对自己严格要求,但不要苛求;开导他们把握好今天,不要对将来担心、忧虑,不要生活在自己的虚幻世界里,让今天的宝贵时间在无所事事中流失。总之,充实每一天会使你忘却烦恼,克服自卑,树立信心,脚步坚实的走向未来!
9、初中生情感带有冲动性,意识较为薄弱。他们对人对事充满热情,很容易被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所感染,因此他们具有活泼、愉快的心境,对周围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情都十分关注,对国内外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也很关心。这时他们的社会情操:如爱国主义感。集体主义感、责任感、义务感等,也已经形成。特别是他们开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道德标准来选择朋友,他们非常重视友谊和社会交往,有时甚至为此不惜一切代价。但是又容易把友谊局限于狭隘的范围,甚至因此而脱离集体,有时会出现一些不健康情绪和行为。同时他们也会模仿电视、电影中的“老大”、“大姐大”做出一些超出常人的行为。如讲哥们义气、搞小团体、互相庇护等。对此教育者必须及时教育,防患未然,形成正确、健康的集体舆论,通过有益的活动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引导他们的情感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10、初中生特别崇拜那些意志坚强的人,往往也下决心力图培养自己的良好品质,但他们的意志发展还很不够,尤其在遇到困难或者失败的时候,往往表现出意志比较薄弱,缺乏意力,甚至半途而废、蛮干、做出有害于自己的事情。因此教育者在初中阶段可以进行挫折教育,它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挫折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
总之,以上这些是对初中学生心理、行为特点与接受教育的透析。作为教育者,只要仔细的观察你的教育对象,就能找出合理的教育措施和教育方法,从而使你的教育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