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思想品德课中提高德育实效的实践探究 邝家平

    思想品德课中提高德育实效的实践探究

    ◎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希贤学校    邝家平

    从2000年以来,中国各级法院判决生效的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平均每年上升13%左右,而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统计资料更显示: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

    对于日益严峻的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很多人的想法是:加强法制教育,使青少年懂法,守法。这种想法无疑是正确的。2003年,在教育部制订的新课程标准中法制教育占有重要地位。法制教育在全国的学校里成为了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但一些青少年竟公然叫嚣:“未满16周岁,犯罪也不会坐牢。”他们把国家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竟如此歪曲。

    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长期难以解决,从表面上看是青少年法律知识匮乏,没有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的问题。实际并非如此,在表象之下隐藏的是我国青少年道德教育面临着严重危机!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的危机!

    要真正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还必须从根本入手,加强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从根本上提高全体国民的道德水平。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源于华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深深根植于民族精神之中,作为思想品德课的教师,更应该承担起祖国文明传播者的责任,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大力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一、思想品德课教师学会把课程内容与节日教育结合起来。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蕴藏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也强调,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等重要日子,都蕴藏着宝贵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每年九月份是新学年的开始,初一的新生对一个新的环境充满了好奇,思想上的不成熟决定了教师对学生施加的影响对其人生有更重要的作用。

    《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学期课本第三单元是:相处之道——师生之间,而九月十号就是教师节,如果按正常的顺序授课,我们就失去了教育良机。于是我决定提前先上第三单元的课程。首先安排学生去完成追踪教师一日工作的调查,分成若干小组分别去采访各任课教师,然后在课堂上讨论,讨论中学生谈到老师的工作除了备课、上课之外,还有更多复杂、繁琐的任务,最后得到的结论是:教书育人是一份辛苦的职业,为培养祖国需要的人才,教师们呕心沥血,甘愿做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我们应该尊重教师,尊重教师的劳动。看到教育效果已初步形成,我立即引导学生在教师节来临之际,如何以实际行动尊重和热爱我们的教师,还有小学那些教了我们六年的教师们。同学们立即开始筹划。教师节那天,当学生们把一幅用捡来的树叶拼成的桃李满园图递到我的双手,当学生们用废旧纸张折成九十九个纸鹤挂在我的办公桌前,当学生们齐唰唰站起来说:“祝老师节日快乐,老师您辛苦了!”我抑制不住留下了热泪,同学们说:“昨天我们去看了小学老师,她们也哭了。”多纯真的孩子们呀!付出多少都是值得的。后来到了十月份,临近重阳节,我又布置学生完成“听爷爷奶奶讲过去的故事”活动,让他们学会理解长辈,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孝敬长辈。之后,在很多节日,我都开展了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活动。我体会到德育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应该内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

    二、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做抓住教育契机的有心人。

    世界上每天每时每刻都有很多事情发生,有些让我们感动,有些让我们悲痛,有些让我们愤怒。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善于抓住重大事件作为教育契机,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2008年是令人难忘的一年,这一年发生的事情可能最刻骨铭心的就是汶川地震和北京奥运会。汶川地震发生后,我们在为灾区人民奉献力所能及的爱心的同时,我想这将是一次弘扬民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绝好时机,通过看图片,看视频资料,每一个同学都被深深震撼着,我告诉同学们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但中华民族以及中国人民在任何灾难面前都会奋发图强、自强不息,因为中华民族的脊梁是压不垮的。

     

    三、思想品德课教师指导学生写德育周记。

    几乎每一个语文教师都会要求学生写日记或者周记,了解学生一段时期的心里动态,我想,思品教师是不是也可以让学生写德育周记呢?如果能够长期坚持,即使原来的认识和价值观有些偏离,但是,中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好的思想潜移默化地也会内化为学生真正的思想意识,甚至实际行动。我开始制定计划:每周用10分钟的时间讲一个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故事,以故事所宣扬的美德为主题,写一篇德育周记,并每周评选3名先进个人,展示其作品,同时给予表彰。

    小石同学在他的关于“责任”的主题周记里这样写到:“……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尽的责任是学习;作为一名子女,我们的责任是孝敬父母。我们应该做到以仁为根本,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小慧同学在听了《郭沫若五岁为母寻药》的故事后,正值“三八妇女节”,她回家为母亲洗了一次脚,“……我还没注意过母亲的脚呢,母亲的脚上面长了好多茧子呀!它就是母亲辛苦的见证,母亲多么辛苦呀!可她从来没有向我们埋怨过,我以后一定不要让她再那么操劳了,我要尽自己所能,用一辈子的时间来报答父母。”还有一个同学对“诚实守信”也写了自己的感想:“诚信是要讲原则的,有些人为了朋友之间的所谓义气,不懂得分辨是非黑白,最终害人害己。就象考试的时候,给朋友传答案,别以为是对他好,其实是害了他……”。当我把这些文章读给同学们听的时候,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要把这些文章都保存起来,在家长会上向家长们展示,向我的下一届,甚至下几届的学生展示。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精神资源,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形成的重要基础。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大力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对提高青少年的道德素质,做到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双管齐下,具有深远的意义。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我们应承担起德育教育者的责任,让德育工作更具实效。

     

         


    点击次数:112  发布日期:2017/1/16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