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复习课有效教学策略 赵彩霞
探析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复习课有效教学策略
◎ 陕西省定边县第五中学 赵彩霞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复习的目的不是为了拉大差距,而是通过我们的努力,扎实细致地做好基础知识的复习工作,使学生牢固记忆,深刻理解,让各层次的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有所提高,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只有在复习中巧妙地采取一些策略和方法,才能使学生在复习中不易感到枯燥无味,从而在复习课中进一步巩固基础、提高能力。下面我就自己所采用的一些策略和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做好复习准备,使复习具有条理性、针对性。
复习备考如大敌当前,只有知已知彼,才能做到泰然处之,从而百战百胜。所以。在进行复习之前,教师和学生都应先做好复习准备工作,使复习具有条理性和针对性。对于教师,应该“一盘清”,如:复习面涉及哪些内容、重点难点是什么、与其前沿知识和后继知识有哪些联系、在复习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等。对这些情况。教师应该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复习过程中,才能够做到步步到位,使学生在复习中不至于盲目无从。教师不单只要做到复习时心中有数,还应该把心中所想写成书面文字,即备出教案,拟好复习计划。所拟计划中应包括复习的内容、复习的目标、复习的课时数、采取何种教学方法、详细的复习资料等。这样,使复习变得具体、有序、易于操作。
二、把握好教与学关系,体现复习的有效性。
为了使复习更有效的进行,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系:
1、教与学的关系。在复习过程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地位应该充分体现出来。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复习,才能达到听懂并学会。才能得以发展。所以。在复习中,教师是掌握复习方向的舵手,是创设良好复习氛围的主持人,是导向复习关键处的导游,是学生求知的助手,又是直接分享学生在问题解决后得到成功喜悦的朋友。
2、讲与练的关系。讲与练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至于练后讲,讲后练,还边讲边练,则根据复习内容、学生掌握的已有情况而定。另外,这里的讲应包括评。不评讲的复习达不到复习的目的。复习时一定要把练习情况,存在缺点如实地及时地反馈给学生,真正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
3、纪律与自由的关系。有一个良好的复习秩序,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因而,我提倡复习时应有一定的课堂纪律。同时,我又提倡在遵守纪律下的自由。因为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如果我们一律“齐步走”地进行复习,势必造成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参与到复习中,甚至影响他人。因此,我在复习时常让一批尖子生在学会的前提下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自由地解答自己有兴趣的题目,让一批中差生打破座位,时间的局限,去找一些尖子生组成学习小组,在交流中得到提高。
三、系统地整理知识,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在复习时,我们应采取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再现知识点、知识的形成过程及内在联系,用表格、图示、文字的方法串成线、连成片,建立起合理的认知结构。便于学生记忆,并在整理中,要使学生的概括能力得到培养、转化、化归等数学思想得到渗透,从而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如:同条件归纳法,复习时举一反三。例如:在几何学习中,经常可看到同一个图形,多个题目的问题。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CD⊥AB于D,该图虽然简单,但可得出许多有用的性质,如直角三角形形边和
角关系,相似三角形知识,射影定理,面积问题等,因此很值得归纳并练习。如:
(1)已知∠B=40°,则∠A= ,∠ACD= ,∠BCD= 。
(2)已知∠A=60°,则AC:AB= ,AD:AB= ,AD:DB= 。
(3)已知AC= ,DB=5,求AB、AC、CD、BC的长。
(4)已知 = ,则 = ,若AD=2,BD=8,则tanA= 。
(5)已知 = ,则S△ADC:S△BDC = 。
若 = ,则S△ADC:S△BDC = 。
3.解题方法归纳:例如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方法归纳如下:
(1)已知三点坐标时,设为一般式:y=ax2+bx+c 。
(2)已知顶点和一点坐标时,设为顶点式:y=a(x-h)2 + k 。
(3)已知与x轴交点和一点坐标时,设为交点式:y=a(x-x1)(x-x2),其中x1、x2分别是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四、分层递进,提高复习有效率。
通过复习,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的目的,可是面向全体与适应个别差异存在着一定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可以打破班级授课制的局限,采取分层递进,小组合作的形式,正落到实处。①学习要求上的分层。让学习较差层次的学生多回答一些概念识记性提问,要求学会做一些基础题目。让学习中等层次的学生,多回答一些需认真思索的提问,会做一些难度适中的综合练习。让学习较好层次的学生,多回答一些智力运用性的提问,会运用知识解决一些难度较大的综合性题目。②、练习设计上的分层。“一律看齐”的练习抹杀了差异性,而且见效不大。因此,我们在练习设计上有不同的分层。为中差生补充一些基本题,为尖子生补充综合性强的题目。另外。设计一些补条件、补问题的练习,效果也不错。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的条或问题,它的深度、广度也不同。这样既达到了复习的目的,又能使各个层次的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增强信心,积极地投入到复习中,形成了—个良性循环。③、信息反馈上的分层。信息反馈一定要中肯。对于中差生层次的学生,要及时给予鼓励、表扬,即使有错,也要少批语,应和颜悦色地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并给予辅导、指正,帮助他们树立起复习的信心。对于尖子生,尽量做到褒中有贬,贬中有褒,绝不要使他们有一点点成绩而沾沾自喜,应提出更高的要求。④小组合作。把不同层次的学生编成学习小组,把复习任务,复习要求交到小组的手里,可以进行组内、组外之间的竞赛。另外,可以发挥尖子生的长处。为中差生辅导而促进双方发展。教师也可以自由地进行个别辅导或比较深入的辅导。
五、精心设计练习,发挥习题的多种功能
设计的练习难度要适中。太难,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做而生烦;太浅,容易产生松懈怠慢心理.也不利于个性品质的培养:设计的练习要紧扣复习要求、重难点,要突出一个“精”字。当然,设计的练习应具有多种功能,有一定的概括性,培养一定多数学能力。比如:可以设计一些变式、对比练习,区分异同点突出本质属性;也可以设计一些综合练习,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从心理上说,“智力水平必须在智力活动中提高”,设计一些综合练习,可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还可以设计一些发散练习,培养求异思维。当然,练习的设计除了上述的练习形式外还可以设计基本练习,趣味练习、智力游戏、竞赛题、开放题、实践作业等。但不管怎样设计,都要紧扣复习内容,要充分发挥习题的多种功能,为提高复习效率服务。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复习的教学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新课程,教师需要充分理解新课程的深刻内涵,扎扎实实、一点一滴地从基础做起,即以高质量的教学设计为切人点,学会激励,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学会创新,学会反思。只有这样才能与新课程同行,才能让新课理念下的复习教学过程更加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