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学生自主学习的五种方法 布尕拉
谈谈小学生自主学习的五种方法
◎ 青海省玉树市新寨寄宿制小学 布尕拉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自主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意识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内驱力,也是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重要前提。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采取的几种方法。
一、自主质疑法。
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要遵循的最高原则就是学生自己提问题。”任何发明、创造、改革,无不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学生就能敞开思维,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自然迸发出来,因此,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对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例如,教学《草船借箭》,《借箭》的过程我采用了让学生质疑问难的学习方法。首先,在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后,让一部分学生扮演“诸葛亮”,谈谈自己是怎样去借箭的?让一部分学生扮演“鲁肃”,谈谈在借箭过程中自己做了什么?又看到了什么?然后,让学生自由地向“诸葛亮”和“鲁肃”质疑,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许多学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如“鲁肃,你明明是周瑜的部下,为什么还要借箭给诸葛亮?”“诸葛亮,你为什么选择在第三天四更的时候出发?”等等。学生的学习热情非常高,课堂真正成了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二、自主讨论法。
叶圣陶先生说:“上课,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不是一味的听讲;在老师是指导和纠正,不是一味的讲解。”展开讨论,畅所欲言,是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一些有深度、有争议的问题,一时搞不明白。这时就必须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在辩论中明晰,相互启迪,其同提高。
仍以《草船借箭》为例,当学生向“鲁肃”、“诸葛亮”质疑时,扮演相应人物的学生有时回答的内容不够全面。如当扮演“鲁肃”的学生说鲁肃是因为老实才不把借船给诸葛亮的事告诉周瑜。这时,就可以让全班同学再读课文,再讨论。经过同学们的反复讨论,深入理解,终于明白:鲁肃之所以借船给诸葛亮,不仅因为他忠厚老实,更是因为他具有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
三、自主合作法。
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通过师生、生生的互动与合作,建立合作学习的共同体。有效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方互动是合作学习和重要特征。教师要营造一个自由自在的无拘无束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读书、表达,尽情地表现他们的喜怒哀乐,尽情地倾吐他们的心声。教师也要深入学生,同学生平等交往,积极互动,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
例如,教学《黄继光》,我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同学们,老师看到了你们课本上密密麻麻的阅读批注,我就知道你们的阅读是‘丰收’的。接下来,同学们和谁都可以交流批注成果,好吗?”这时,全班的交流异常活跃,与同桌的、与老师的、与小组的、与要好的自主合作、交流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对话热情,营造了一种自主合作的氛围,学生在这样的氛围里亲身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感受到共享知识的甜蜜,感受到了心灵成长的快乐感。
四、自主实践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尤其是阅读,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是高度个性化的心智活动。学生借助自身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积淀唤回直觉经验,重构读物的具体化形态,实现头脑中个性化的“第二文本”。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遵循小学生阅读的心理规律,给学生自主感受体验的时间、空间,让学生有充分的自主读书、思考、讨论、练习的时间,使学生能自由地独立学习,直接面对文本,亲近文本,与文本蕴含其的情理接触、碰撞,促进灵魂的体验和探究。教师要改变以往面面俱到、串讲串问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做法。对学生能自己读懂的,教师决不越俎代庖,包办代替;对于学生的自主实践,教师决不浅谈辄止。教师要有意识地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地、专注地、自由自在地、饶有兴趣地阅读;促使他们在阅读中积极展开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对所学内容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独立精神。
如教学《珍贵的教科书》,文中的“坚持”一词要求造句。教学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理解词义,还在让学生懂得运用。当学生理解词语中“持”的含义时,学生们便议论纷纷,说法不一,也包含有错误的说法。这时就可以引导他们从词句入手,联系上下文,得知“持”是“支持、保持”的意思,然后根据要求引导他们进行书面造句。这样给学生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由浅入深的引导,使问题化难为易,既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自主延伸法。
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句话道出了课内外结合的重要性。如果发挥好课堂教学向课外的辐射作用,则可以使有限的时间、空间获得无限的延伸。
如教学《田忌赛马》,课前可以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查阅有关齐威王、田忌、孙膑和赛马的有关资料,并把搜集的资料记录在自己的“采蜜集”中。上课时,首先让学生汇报,同学们的汇报五花八门,很大程度地增进了对故事中人物的了解。学生在课前预习的时候不仅能主动地查阅资料,而且能把所查阅的资料记录下来,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语文实践的能力。
总之,《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学习,关键在于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有足够的空间思考,有较多的机会实践。并通过课中自主交流,课内师生互动,课外自主探索,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从课内拓展到课外,让学生大胆去尝试、去创新,真正达到自主学习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