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课堂中生成问题的应对技巧 李佐东

    课堂中生成问题的应对技巧

    ◎   宁夏平罗县第六中学  李佐东

    【摘要】:新课标指出,课堂不是教师简单的知识传授与学生的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会自然生成一系列资源。倘若老师缺乏关注资源生成的意识,那些偶发性的资源就会稍纵即逝,那么,课堂中真正存在的一些问题就会得不到有效地处理和解决。本文就如何应对生成性资源,构建和谐课堂、促进生成师生互动的课堂做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课堂  生成   技巧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体,课堂上他们会以自己特有的视角来观察问题,在学习过程中会自然而然生成许多资源。如果老师没有关注学生课堂资源生成的意识,那么,有时课堂中真正的存在的一些问题就会得不到有效地处理和解决,如此下去,课堂的质量就会大大降低。因此,教师要对课堂生成要有较强地关注的意识,要正确认识到生成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应该如何把握和处理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课前充分预设,关注生成。

    1.多角度解读教材内容,预设生成性问题。

        对于同一学习内容,由于教师和学生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领悟能力和层次等方面存在差异,从而会产生不同的感悟和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智慧生成,允许学生有自己的不同见解,有个性化的选择,教师千万不能追求统一的、标准化的答案。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可能预设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

    2.全方位规划教学构想,应变生成性问题。

       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预设问题情景是促使学生开展有效学习的重要手段。教师课前应结合教材、授课地方、学生知识状况、学生认知水平等具体情况对课堂教学进行总体规划。综合考虑那些可能会出现问题的点进行预设,以做到心中有数。

    3.根据学生实际需求,拟设生成性问题。

       教师进行课前教学设计时,要根据学生实际的知识水平、认知程度、学习需求等,进行广泛而灵活地拟设可能生成性问题,以便更好的发挥因材施教。换而言之,就是要教师在预设问题时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生成,以便更好的调控课题,解决生成性问题。

    (二)课中智慧处理,应对生成

       教育的过程必须致力于创造和发现,而不只是简单的预设与毫无实际意义的死板模式。新的课标指出,课堂不是教师简单的知识传授与学生无条件的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正确对待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1.调整理念,以平和的心态对待。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涵盖课堂上使用新情况。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应保持平和的心态积极面对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当学生的回答超出自己的预设之外的知识时,教师应充分相信自己,做到从容淡定,千万不能手足无措,更不能视而不见、或强词夺理。教师还应时刻注意将自己与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上,充分尊重学生的生成,努力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千万不能高高在上,唯我独尊。要俯下身来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并给予恰当的评价和鼓励,就能更好的把握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

    2.细心观察,及时发现生成性问题。

       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就是完成预定的教案,教师期望学生按教案设想做出回答,引导学生直至达到预定答案为止。教师依靠课前结合实际情况预设的教学环节,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所学知识,这远远不够。教师还应做到,在课堂上时时刻刻观察学生,及时进行教学反馈,及时捕捉课堂上闪现的智慧火花,适当诱导,弹性处理,真正做到以生为本。

    3.培养教学智慧,以灵活的机智处理课堂生成性问题。

       科学而艺术地把握课题教学需要高超的教学智慧,在理论指导下大胆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并形成教学智慧。在课堂上,有师生思维碰撞过程中出现的预先没有想到的、极有个性的生成性问题时,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些课堂资源,课堂才会更生动有效。

    (1)  结合实际,科学调整课前预设。课堂现场出现的新情况、学习主体创造的新情境、自然生成的教育时机,冲击着预案的时候,教师如果能够凭借教育机智从预案中超越出来,顺应并推动新的态势有效发展,这样的课才是充满教育智慧的课。

    (2)变废为宝,正确处理学生错误。教师如能机智地将课堂上生成性的错误事实,转化为探究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就能实现错误背后的创新价值,变“废”为宝。杜威说过:失败是有教导性的,真正懂得思考的人,就会从失败和成功中学得一样多!

    (3)用好评价,把握生成性问题。在课堂教学中,面对出现的各种生成性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活用评价的方法进行机智的处理。当学生的思维受到激发,敢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时,教师要及时捕捉,巧妙评价。

    (三)、课后勤于反思,优化生成。

    1.在实践中学,提升处理生成性问题的操作能力。

       随着对课堂教学的生成性问题的不断重视,社会、学校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自我加压,加强学习,摸索经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教师一方面要重视“预设性教学”的课堂设计、重视课堂“生存性问题”的处理、重视课后的教学反思;另一方面,教师应积极参加观摩教学、专题研讨、说课评课等各种形式的教学科研活动,通过自身参与、专家评点、同行评议,不断提升自己处理生成性问题的应变能力和操作能力。

    2.认真钻研教材,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高知识和人文素养。

    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才能更有效地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拓展自我的空间,从而让课堂变得更有活力。一个具有一定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教师,必定是一个勤于学习的读书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把读书作为生命的一部分,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特别是多读一些有利于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的书籍,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把握和处理好生成性问题。教师要坚持阅读理论书籍,不断积累、善于总结、勤于反思,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生成创新的火花。

    总之,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力争预设与生成有机融合,尽量使课堂成为师生探究地,让我们在质疑中成长,从而促成高效课堂,使新课标下的思品课活力四射。

    参考文献:《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  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

             《课题教学问题诊断与解决》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9

     


    点击次数:179  发布日期:2017/1/16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