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德育渗透引领学生快乐成长 姜先忠
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德育渗透引领学生快乐成长
◎ 山东省即墨市环秀街道办事处庙头小学 姜先忠
雅斯贝尔斯曾在《什么是幸福》一书中说“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确实如此,当前在全球化、信息化大发展的背景下,形势的发展要求学校实现思想的解放,观念的转变和管理工作的不断创新。但作为学校,一个基本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是始终不容偏颇和动摇的,那就是我们任何时候都要把德育教育摆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首位,以德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统率”和“灵魂”。
因此,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推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的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具有事业心和责任感,尤其是要具备道德涵养道德素质,并使二者互相融合、渗透,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
德育教育要贯穿到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主要依靠课堂教学,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施以德育影响。
一、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一生的习惯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小学阶段是人生的基础阶段,是各种习惯的训练、习得、养成阶段,对孩子的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1.加强课堂常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儿童刚进入小学时,对于一名小学生应该如何做、怎样做等基本知识一无所知。低年级儿童如小树苗一样,可直可弯。如果能唤起其习惯的养成意识,并加以正确的引导,他就会沿着好的方向发展,反之则亦然。因此,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提倡养成教育,加强课堂中常规的训练,使学生的行为在一事一行日常生活得到规范加强。如:听讲、读写、提问、回答、作业等学习习惯,在教师的训练培养下,逐步养成,并能坚持贯彻下去。
2.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大多数儿童在刚入学时,头脑中还没有时间观念一说。边玩边学,做题更是慢吞吞的,不催着永远做不完,尤其是考试的时候,有许多学生答不完卷子,不是因为不会,而是在做题中把时间浪费掉了。针对此种情况,在教学《认钟表》中,我有意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一天的作息安排,使学生初步体会到要抓紧时间,紧接着在学习《时、分、秒》一节中,让学生动手做一做,写一写,体会比较一分钟与一秒钟的时间长短,这时学生就会自觉感到时间溜走是非常快的。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时间的珍贵,充分树立起珍惜时间,利用时间的观念。
3.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意识,进行勤俭节约教育
现在的孩子都有自己买东西的经验,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而且也会花。但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手里缺零花钱,而且对于想要的东西,大多数家长也是有求必应,这就养成了一些孩子的乱花钱、不知节约的不良习惯。针对此种情况,我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节中介绍了人民币的由来,教育学生要珍惜人民币,与此同时,根据学生的生活遇到的实际问题,设计贴近生活的“购物计划”活动,在购物活动中我设计了多种小物品,有同类的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品,但价格不一。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购买合理的物品,倡导学生要合理消费,并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自此之后,我发现班上的学生买零食吃的人少了,懂得珍惜的人多了。
二、在交往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品质
现在的子女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是父母的“小公主”、“小皇帝”,注重自我,以个人为中心,不善于会与他人合作。因此,我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活动。通过“小组合作、同桌合作”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往与交流,增进他们之间的情感交流,使之互相了解。例如:《统计》一节中,要统计▽、□、○等图形各有多少个,组织小组合作,分一分、数一数、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这就需要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互相帮助才能共同完成。
另外,许多习题以贴近学生生活为本,具有人性化与形象化。这不仅可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如:《加和减》中有一练习,两只小蚂蚁过河,你愿意帮助蚂蚁过河吗?大多数学生来了兴趣,想和同学们比一比,看谁先过河。又如《认识方向》中一练习:你帮助小动物找到自己的家吗?大多数学生争着说:“我想帮帮它。”于是课堂上同学们各抒己见,极大的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教育目的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同时,通过有效的教育引导,学生在不知觉中养成了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氛围,“我来帮帮你”意念在同学们心灵深处得到很好的加强。
三、培养学生各种积极的情感
在数学学习中,教学的呈现方式大多配以精美的插图,引导学生在受教育、学知识的同时,树立热爱大自然、保护地球家园的高尚情操。学会从自己开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从关心学校环境,到关心周围,关心社会,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情感。
让我们的数学教育正确引导学生的知识与精神,让教育真正成为唤醒心灵的音乐,真正走进孩子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