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语文课堂与众不同 熊春洪
如何让语文课堂与众不同
贵州省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 黑水镇龙塘完小 熊春洪
语文教学是语文学习的关键,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构建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打造一个与众不同的语文课堂。语文教学教学看似轰轰烈烈,但语文课堂的改变并不大,仍然以高考为指向,以题海战术为秘诀,以老师授课为“主导”,以成绩为“考标”。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确实像一潭死水,缺乏生气,需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走特色课堂之路,才能使课堂重新焕发生机,荡起迷人的涟漪。那么如何让语文课堂与众不同呢?
一、开发学生想象力。
想象是人类思维活动的特殊形式。当今的课堂却无法给学生提供多少想象的空间和时间,大部都被老师的苦口婆心占据了。老师只注重学生知识的接受和记忆,而忽视了学生想象能力的开发。学生只能做接纳知识的容器。久而久之学生智力得不到很好的开发,创新能力也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其实,中小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只要我们合理开发,就可以使我们的课堂生动丰富有味起来。平时我就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采用编故事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把他记下来。哪知,这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口吐莲花,一段段让人过耳难忘的“段子”,接二连三地从他们的口中崩出来。
二、 互换角色,让学生体念教师的滋味。
我常想我们在课堂上,应该让学生把自己当作老师,“如果使学生习惯于简单地接受或被动地工作,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我认为这种角色互换法就是这样一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的好方法。它可以把学生由学习的客体转变成学习的主体,改变那种学生只会被动学习的无奈局面,生字老师给查了,段落老师给划了,中心老师给归纳了,写作技巧老师给分析了,作业老师给改了,错误老师给归纳分析了……。再说,让学生“讲课”比让学生“听课”好,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容易让学生更投入,更有成就感,学习兴趣更浓。最后达到古人所说的“教,是为了达到将来不需要教”的目的。
三、使课堂充满人性化。
有些知识本身就枯燥无味,如果我们还采用中规中矩的方式,呆板高深的学术讲座式授课,未免会造成“其曲弥高,其和弥寡”的后果。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借助文学的形式,让课堂变成文学和艺术的聚会呢?让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艺术天堂,在这里接受艺术的熏陶呢?在给学生强调生字词时,如果板起面孔给学生讲:这个字怎么都不认识呢,这么简单的字都写错了……学生不但很难记住这个字词的读音、写法和用法,而且还会十分讨厌你这样的语气,因为给他们的心里造成了不愉快。他们会在心里埋怨:“我不会才来学啊!”相反,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给他们讲一些由于发音和写错别字引起的笑话,或者让学生讲一讲他们平时所知道的故事,他们就会很自觉地去改正自己的错误。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故事如同“兴奋剂”,让课堂一下充满了轻松的愉悦的氛围,使我们的课堂充满人性化的生机与智慧的力量。学生愿意和教师配合,改正自己的错误。我的讲课也如鱼得水。
四、 教在有心,学在无意。
我们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中学习,是对“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极好诠释。也符合“既教书又育人,既管课内又课外”的“大教学观”。“生活中教,游戏中学;教在有心,学在无意”的教育理念也讲的同一道理。同时也更容易激发起语文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喜欢语文,乐学语文,扩大知识视野,陶冶美好情操。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浓厚的氛围。我们可以在教学中通过各种活动来给学生提供游戏中学习的浓厚的学习气氛。
总之,多与学生交朋友,多做思想的交流,多做心灵的沟通。让语文课堂与众不同,这样学生乐学,学生在知识海洋中遨游,前进的道路上一帆风顺。在孩子们身上,存在的潜在能力全部释放出来,那么学习的氛围就会越来越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