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活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与方法 陈萍
基于“活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与方法
浙江省平阳县鳌江镇第六中小学 陈萍
【摘要】笔者认为应当构建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新型的“活动式”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充分发挥美术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活动式”模式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为目标,以人的生活与活动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美术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宗旨,重视学生个体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可持续发展,让学生全身心、自主地参与到活动当中,在愉快的气氛中自主地探求知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活动式”模式;情境;自主探索;活动;创新
“活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一是“开放 ”,采用小组讨论、合作的活动形式进行。它提倡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边的互动结构,注重培养合作精神,激励竞争,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每位学生必须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主动去探索、判断,得出自己的独立见解,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二是“活动”,在进行开放活动式创意教学时,一般的讲授法、自学法、示范法等都是难以达到本研究的作用,需供助发现法、暗示法、角色法等现代教学法的优化组合来进行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即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讨论、合作、活动中去体验去感受。
本文主要阐述基于“活动式”课堂教学模式中各个操作程序中实施的策略与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的策略与方法
兴趣是维持学生不断学习的不歇动力,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美术欣赏教学只有深入到学生情感领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不断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增强其主人翁的责任感,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化。同时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引起学生共鸣的情境,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好奇心, 使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把音乐引进到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不仅活跃了教学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尤其是对一些抽象作品的理解。
比如,在欣赏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的作品《百老汇街的爵士乐》时,一边放爵士乐入境,一边让学生去找寻画与音乐之间的联系,并把感受表达出来。在音乐影响下,同学们面对画面,很容易感受到画中那错综复杂的直线和闪烁不定的小色块形象地表达出爵士乐所特有的节奏感。这样,抽象的绘画语言变成了诠释音乐的形象的视觉符号了。
二、“感受情景,自主探索”的策略与方法
在美术欣赏中我们知道学生只有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欣赏更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因此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认真感受作品内涵,积极探索对作品的印象和直觉,先由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可以从意境、色彩、线条等因素去细致地体味面前的作品。在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说的话很少,但是对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却很大,充分体现了教师指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结合。
三、“体验情感,小组活动”的策略与方法
在欣赏美术作品时不能只停留于作品的表面,而应该对作品所蕴涵的情感作深层的体验。必要时,对于欣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欣赏评议,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并为班级交流欣赏成果作准备。这样的欣赏活动则更多地体现了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发展。同时教师指导学生在个人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协商、交流、讨论即活动学习,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作品的意义内涵,并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通过这种合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洞察。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活动”学习时,必须注意处理与“自主学习”的关系,把学生的“自主学习”放在第一位。
四、“集体展评,交流反馈”的策略与方法
在小组活动中,每个小组成员都充分参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表现自己的发散思维能力,大胆地去想、去思考、去讨论。在集体展评中,可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在班级大集体的环境下亮出组内观点,小组之间相互交流思路,扩大同学间的影响范围,使同学通过多种渠道获得信息。同时教师应该及时点评,多用激励性评价,要充分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保护学生的创造热情。对于学生的各种想法,教师都应认真对待,而且要鼓励学生善于和敢于想象,而不能有心不在焉应付,不在意的态度,更不能责怪学生;一些好的想法,教师要及时充分的肯定,适当的奖励,即使不好,也不要马上否定。总之,要以“激励为主要目的”的学习评价,使每一个学生在他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发展,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并提出合理建议,使他们的方案更为完善。
五、“活动延伸,外化创新”的策略与方法
在活动欣赏教学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审美意识,以及良好的审美观,对促进学生的审美创造有其极为积极的作用,为更好的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意识的培养,还必需注意其他的隐性因素的渗透,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宽度与深度,可进行欣赏活动的延伸,运用美的规律来外化创新。如民间美术欣赏课之后,组织学生分组研究萧山地区的民间特色美术,它们的特点是什么?美在哪里?等。甚至让学生去研究此民间美术的起源、历史、文化变迁、文化内涵等等。把调查所得编成研究报告,再分组交流。这样学生把掌握的欣赏技能充分运用于现实环境中,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提升了“活动”教学的层次与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