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双减”背景下减负提质的思与行 游 艳

     “双减”背景下减负提质的思与行

    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箭板小学  游 艳

    摘 要:在“双减”政策背景下,需要学生学习的内容与考试的难度并没有发生变化,学生中两极分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合理制定教学目标,因材施教,在减少学生学习压力的情况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小学教学“减负提质”的效果。本文将探讨对小学教育如何实行有效的“减负提质”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双减”政策所带来的改变。

    关键词:双减政策;减负提质;策略

    随着“双减”政策的颁布,小学数学教育如何实行“减负提质”成为了当下数学教师教学的首要目标。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强化数学课堂管理,严格把控为学生讲解的时间,尽量减少讲解时间将剩余时间交给学生进行实践练习,引导学生主动对问题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数学氛围中学习,减少学习中面对的压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从而达到小学数学“减负提质”的效果。

    一、“双减”背景下减负提质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双减”政策的解读,转变落后的教学观念,了解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存在哪些优点与不足,并根据优点与不足来优化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可以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效果。

    二、“双减”背景下减负提质的策略

    1.教师应做好充足的教学准备

    在教师进行备课时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的素质教育正逐渐取代应试教育。教师应注重学生,以学生的基础去教学,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数学学科自主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还应该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由被动变为主动,夯实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教师还应为学生提供不同于课本上的知识,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寻找相关的数学学习视频与练习题,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1]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位置与方向(二)》一章时,由于小学生年纪较小,无法较为准确的理解抽象概念,教师可以将抽象概念化为具体事例帮助学生进行学习与理解。在教师为这一章进行备课时,可以在其中插入学生可以理解的事例。如:教师为学生准备一张路线图,从小林家到商场到书店,图中标有三个地点的距离、比例尺、方向以及角度,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写出从家到商场,商场到书店,书店到商场,商场到家的方向与路程,并让学生计算全程滚多少米。用这种具体事例帮助学生理解位置、方向、距离等抽象概念,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的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2.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数学课堂氛围

    “双减”政策下,学生所需要学习的课本内容和考试难度并没有发生变化,但减少了课内作业与校外培训,使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过大,会导致学习效果下降。而学生学习效率降低,学生的心理压力就会变得更大,如此就会造成恶性循环,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增加一些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教学课堂的氛围变得活跃起来。[2]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统计》一章时,教师可以将七个颜色、不同数量的小球放到一个箱子里面,再放七个小箱子到讲台上,安排学生将不同颜色的小球放到对应的箱子里面,然后在黑板上写下每个小球的颜色,在颜色下面写上小球的数量,这样就制成了一张统计表。教师可以借着这个游戏向同学们讲述统计的概念,并让学生学会如何将统计运用到生活之中,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学科的兴趣,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

    3.对不同学生实施分层教学

    由于学生的家庭环境与父母在家对学生辅导程度不同,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效果。教师在讲述同一个知识点时,思维逻辑与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很快掌握,而对于思维逻辑与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可能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教师面对这种情况应该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对于理解能力较好、逻辑较强的学生可以侧重于对知识点的训练与应用,而对于理解能力不够、逻辑较弱的学生可以侧重于对知识点的分析与掌握,在教师安排课后作业时可以按照这两个方面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训练。[3]

    例如:在学习完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负数》这一章后,由于负数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以前并未接触,大多数学生可能很难理解与运用。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做关于负数的训练题,将学生根据测试成绩分为A、B、C几个等级,对于A等级以上的学生教师可以对其进行“数”的引导,开拓他们的思维。B等级的学生教师应分析其失分原因,如:粗心、知识不会运用等。C等级的学生教师应加强他们的课本知识的理解,打牢基础知识。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下,教师应积极备课,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数学课堂环境,对思维不同层面的学生实施分层教学,才能达到减负提质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陈丽娟.“双减”背景下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减负提质探究[J].名师在线.2022(26):75-77.

    [2]胡方明.“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2(22):12-14.

    [3]缪敏凤.“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提质增效的教学创新策略[J].智力.2022(09):8-10.

     


    点击次数:21  发布日期:2024/2/19 10:06:53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