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刘子兵
新课标下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四川省广元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刘子兵
摘要:2022年教育部颁布了新课标改革方案,信息科技课程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对信息科技这门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科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相关信息科技知识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对学生适应信息时代发展潮流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笔者通过对大量学校走访调研,发现诸多一线学校的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在落实新课标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探究信息科技课程教学在新课标要求下的改革措施意义重大,为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本文提出了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在落实新课标方面的一些有效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改革;信息科技;课堂教学
信息科技这门课程在培养学生信息核心素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教育意义和价值,而与之前的信息技术课相比,新课标对信息科技课程要求更高,所以充分理解运用信息科技课程理念,树立课程意识,采取新课标要求的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对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此背景下,必须进一步深入学习理解新课标的课程理念和要求变化,探索课堂教学中落实新课标的有效策略,进而才能实现信息科技课程的育人目标。
一、现阶段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突出问题
1.课程意识模糊
由于信息科技课程刚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而我省信息科技教材为省统编的地方教材,教材更新暂时滞后于课标。而一线教师几乎没有课程意识,重教书、轻育人,完全以教材为唯一教学依据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师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仍旧沿用三维目标,不更新为新课标的核心素养目标。新课标要求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核心素养,而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只有极小部分学校具有课程意识,认为信息科技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核心素养,这种情况严重偏离了信息科技教育的目的。
2.忽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育和可持续发展
受现行教学制度的影响,学校与学生家长往往重视考试科目的教学。小学信息科技不是必考科目,学校领导、教师不会着重关注。在一些乡村学校中,没有专职的信息科技教师的现象较为普遍。另外,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会占用信息科技、体育课等非考试科目,忽略学生信息素养的培育和可持续发展需要,这种情况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使信息科技课堂教学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3.课堂教学模式陈旧
信息科技学科不同于普通的应试教育学科,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单纯的靠背诵记忆,很难满足教学要求。而且由于其学科属性,信息科技课堂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产生新的内容。但是目前,大部分学校的信息科技教育仍然采用老一套的教学模式,老师讲得多,学生操作少,重基本操作训练,忽视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方法的培养,教师的教学水平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教学内容与社会脱节,落后于社会的发展。
二、新课标下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1.贴近学生实际,开展游戏教学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小学阶段的学生,理解能力不强,接受新鲜事物较慢,生活经验不丰富,但对于游戏活动兴趣十足。因此,对于小学生而言,最有效的教学手段就是开展游戏教学活动。在小学信息科技课程中,为了能够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根据教材中的实际内容,结合游戏教学法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了更好地开展游戏,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细致的分析,并且结合教材内容选择适当的游戏,开展相关的学习活动,让小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掌握相应的信息科技知识。
例如,在教授四年级下册的“scratch方向操作”时,为了让课堂充满趣味性,教师可以利用赛车在曲折运动赛道上竞赛的游戏,老师预先编辑一个方向的积木模块,让学生了解方向操作模块的编写步骤,鼓励学生通过编写四个方向的积木模块来完全控制赛车,让学生在游戏中熟悉方向控制模块的编写。具体而言,教师可在课前把赛课游戏部分代码包分享给学生,先让学生自行摸索游戏的玩法,体验玩游戏的乐趣。在一开始,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体验与感受,等到学生体验结束后,教师再进行操作与演示,以此加深学生的理解。
2.搭建丰富教学资源库,丰富课程教学内容
在以往信息技术的课堂上,大多数教师只专注于技术学习和软件操作学习,对科学原理和科技伦理的理解与践行不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新课标对课程的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基于课时、硬件环境、教学方法、设施条件等多种元素,会导致学生对信息科技知识的理解不完整,信息科技课程的教学效果会打折扣,所以,在新的《信息科技》课程实施过程中,建立丰富的、立体、面向学生实际的教学资源,如纸质教材、校本教材、数字化资源和资源平台显得非常重要,同时,还需要建设专门的信息科技实践教室,才能更好的开展信息科技课程的教学。构建好教学环境后,也可以使用多种形式开展活动化的实践项目,通过项目的学习和实践,开展科学的探究与学习,从而达到信息科技课程所要求的信息素养培养目标。
3.开展生活化的项目式教学,提升课堂育人价值
项目化教学是一种以项目为主要组织形式的教学方法,它通过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项目活动中,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促进知识、技能和情感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因此对学生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而小学信息科技课堂,为了保证学生素养培养,教师应该要重构教学任务,以教科书为参考,以新课标提倡的项目式学习来组织教学,在项目式教学过程中多设计生活化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给学生创设“学中用”“用中学”的学习情境。但是也要注意任务难度控制,避免用简单的任务让学生探究,低效率的学习知会损伤学生的学习兴趣,任务难度还是要有一定的挑战性,通过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支架,来保证项目任务的完成。在利用信息科技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借助生活常识去理解抽象知识,通过生活知识的迁移,建构新知识,在进行大胆尝试与不断创新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建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知道如何将信息科技应用到日常学习和工作中,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比如小学四年级下册中运用scratch绘画彩色的线这一课,我们可以将教材上的课堂教学任务重新设计成我们一起来绘彩虹,通过生活化的意象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我们可以提供单色彩虹的编程模块作为学习支架,降低整体任务难度,确保学生能完成整个项目,重点培养学生对于计算机处理问题过程的理解,培养起计算思维。“源于生活,融于生活,用于生活”,生活化的信息科技课堂在义务教育尤为重要。
总之,新课标对信息科技课程的学科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信息科技教师应该保持足够的信息敏感性,在新课标的学习上需要下真功夫,树立课程意识和整体思维,扭转传统低效率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的信息核心素养培育为目标,开展生活化的项目式教学,让学生通过学习、探究、体验等方式解决了日常生活中的真问题,形成积极的信息科技学习态度,提升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有效性,保证信息科技课程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
[2]王娜.教学游戏设计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以小学Scratch游戏主题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2(005):018.
[3]罗英.小学信息技术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天津教育, 2022(4):147-149.
[4]陈冰晶.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中小学电教:综合, 2022(7):3.